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阳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构建“湿地型”创新生态

   2021-08-13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
101
核心提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生态一年架梁立柱、三年点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的要求,阳泉市将打造一流创新生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新生态“一年架梁立柱、三年点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的要求,阳泉市将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围绕“七大产业板块”,从构建开放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构建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生态、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创新生态、构建多元普惠的财税金融创新生态和构建活力迸发的制度文化创新生态五个维度打造“湿地型”创新生态,支撑阳泉市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统筹谋划,筑牢创新生态顶层设计 

为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加快构建“全市一盘棋”的创新生态建设治理体系,5月19日,市委召开市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市委书记主持,研究通过了《阳泉市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阳泉市创新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关于支持山西智创城NO.7创新发展十条措施》及《实施细则》《关于组建阳泉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框架方案》和《厅市会商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了全市创新生态的顶层设计。 

(二)找准抓手,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积极打造“湿地型”创新生态。4月29日,《阳泉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在北京进行专家论证,目前《方案》已报到市委、市政府,研究后将正式上报。组建阳泉产业技术研究院。阳泉产业技术研究院定位为阳泉全域的“中央研究院”,是集平台+团队+机构+项目+金融为一身的创新综合体,突出为新材料和数字经济提供研发支撑,拟于7月挂牌,已有北邮实验室、北大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和中科亿联(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入驻。 

(三)集聚要素,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将山西智创城NO.7打造成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山西智创城NO.7实行小切口示范,积极打造政策试验田,在《支持山西智创城NO.7创新发展十条措施》中财政支持有了新突破。制定了《山西智创城NO.7延伸工程建设工作指引》,推动盂县“山西智创城NO.7”延伸工程建设。二是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按照省委省政府围绕“14+ N” 新兴产业集群创新需求和新兴学科发展新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安排布局,我市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分别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的“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省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阳煤集团纳谷(山西)气凝胶科创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气凝胶及纳米功能纤维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三是阳泉市政府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建北邮5G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5月25日,市科技局与北京邮电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市5G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建设正式启动。四是培育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依托阳泉产业技术研究院、清研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阳泉)有限公司、山西中兴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阳泉市联宇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上报省科技厅。五是建立国家级高端人才平台。我市与科技部人才中心共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阳泉)签约落地。5月20-21日,在科技部人才中心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邀请10名国家高层次人才走进阳泉,深入到相关企业为企业技术需求、技术问题进行问诊把脉,又专程到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与各位博士进行交流座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强化保障,营造创新生态的良好氛围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方案》已通过市委深改委会议研究,将重建科技管理机构,集聚创新资源,组织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和高科技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为适应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我局已完成所属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建立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起草了《加强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工作方案》、《阳泉市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管理办法》、《阳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办法》等政策措施。 

二、存在问题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突出,形不成产业优势。拥有高水平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数量较少,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质量不高,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不足。二是科技创新平台数量少、层次低、能力不强。目前,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省级中试基地等还尚属空白。三是县(区)科技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还需加强。由于机构改革,农业县(区)科技局和教育局合并,人员短缺、老化,影响了创新生态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创新生态的协同力度。创新生态工作作为一项整体性工作,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建议省各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形成全市共同推进创新生态的局面。二是加强县(区)科技管理机构建设,增强推动县(区)创新生态的工作和服务能力。三是建立政府保障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企业、到基层就业,解决企业引才难的问题。(阳泉市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