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产学研企协同创新 破解草种业“卡脖子”难题

   2021-08-20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38
核心提示:    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草地生态修复与草牧业支撑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乡土草种的

    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草地生态修复与草牧业支撑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乡土草种的生产与利用是开展草原生态修复、人工草地、退耕还草等工程实施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提升我国(区)草种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然而,我区自主培育的乡土草品种数量少、产量低、种子缺口巨大,远不能支撑我区涵盖多气候、多地理、多生境的生态-生产目标需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兴蒙”行动,自治区科技厅针对我区用于草地生态修复和草牧业发展的突破性草品种短缺,国产草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新种质创制能力薄弱等问题,组织实施了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优良乡土草种质创新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2021年7月-2025年6月)。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 家涉草优势单位共同实施。

    项目充分利用重要抗逆乡土草种质资源,在收集评价重要属种乡土草种的基础上,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创制乡土草新种质,培育羊草、扁蓿豆、紫花苜蓿等新品种。挖掘抗逆相关候选基因,解析重要属种乡土草关键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建立核心种质资源库与高产示范基地,研发先进高效的良种繁育技术,制定相关技术规程,加快国(区)产乡土草种的产业化,促进我区乃至国家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我区草地生态修复和草牧业发展中优良草品种短缺等“卡脖子”难题。

   摸底建库 破解草种质资源“卡脖子”难题

目前内蒙古地区存在草种质资源分类不准确,草种业资源本底不清,野生乡土种质资源(羊草、冰草、苜蓿等)收集区域窄、收集种类少、保存数量少、保存设施不完善,乡土植物评价、筛选、保护利用滞后等问题,主要乡土草核心种质资源库和信息数据库亟待完善,优异草种质和基因资源尚未被充分挖掘,未能发挥应有的生态价值和产业价值。

    为破解草种质资源“卡脖子”难题,项目依据内蒙古地区特色及草牧业发展需求,通过“优良乡土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利用”课题,对内蒙古地区主要乡土草种质资源(羊草、蒙古冰草、苜蓿属)进行收集、评价与利用研究,查清本地区乡土草种质资源家底、建立保护名录,挖掘抗逆功能基因,丰富乡土草种质资源,为优良草种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资源,从而解决乡土草资源收集保存数量少、系统鉴定评价不全面、不深入,现有库存资源遗传完整性监测不足等问题。

    通过该课题将制定乡土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技术规范,收集重要乡土草种并保存鉴定,形成《内蒙古乡土草重点属种种质名录》1册,建立重要草种冰草的资源圃及蒙古冰草核心种质,构建1个重要乡土草种的信息数据库并实现可视化检索,建立库存资源遗传完整性检测的新方法,并实现资源共享利用。

创新育种 破解草种业品种“卡脖子”难题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草业主栽品种80%依赖进口,而自主突破性新品种的培育,关键在于草种重要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与育种新技术新方法的突破。我国现在的饲草品种主要是依靠常规育种技术培育而成,常规育种周期长,效率低,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优质、高产、高抗牧草新品种的需要,加之当前揭示饲草遗传基础的研究薄弱,新技术应用不足,分子育种落后。因此,开展饲草重要遗传性状形成机制与育种技术创新的研究,就成为破解草种业育种“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所在。

    项目通过“乡土草重要性状遗传及其生物育种技术基础研究”课题,重点解决现代生物技术在乡土草种质资源评价、创新和育种中应用落后,优异草种资源挖掘严重不足等问题。重点开展乡土草重要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解析羊草、扁蓿豆及苜蓿的抗旱、耐寒、耐盐碱、高产、优质性状以及羊草种子萌发率低的遗传基础,挖掘重要的调控基因,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乡土草以及种子萌发率高的羊草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并建立乡土草示范基地,制定相关标准。

    同时,针对我区用于草地生态修复和草牧业发展的突破性苜蓿品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苜蓿新品种短缺,国产苜蓿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新种质创制能力薄弱等问题,项目通过“苜蓿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培育”课题,充分利用苜蓿属重要抗逆乡土草种质资源(黄花苜蓿、扁蓿豆等),开展相关农艺性状、品质、抗性等评价工作,挖掘抗逆关键功能基因,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创制苜蓿新种质,培育适应内蒙古地区的抗逆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及其配套繁育技术体系,并建设原种扩繁基地。

技术攻关 破解草种业丰产增效“卡脖子”难题

内蒙古地区存在满足草原生态修复适宜的草种短缺、野生乡土草种抚育及采收技术匮乏,现有和筛选出的优异草种质种子产量少、良种繁育技术落后、饲草产量低等实际问题,为满足内蒙古生态建设对牧草种子的大量需求以及饲草生产中对提高草产量及品质的要求,亟需通过开展乡土饲草优质丰产增效科技创新,来破解草种业扩繁和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

西乌珠穆沁羊草新品种种子田

    项目通过“乡土草抚育采收与良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重点解决乡土草种子繁育、野生乡土草抚育与采收、乡土草种子规模化生产、乡土草高产栽培等关键技术问题,提高冰草、新麦草等适宜我区生态修复的乡土优良草种子生产能力;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野生乡土草种采收地、抚育措施、采收方式、采收时间、采收设备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野生乡土草种抚育采收与良种繁育集成技术,建立抚育采收基地;选择抗逆性强的乡土草种进行种子繁育及饲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收种后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优良乡土草种质创新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借助区内外优势科技资源,产学研企联合攻关,将乡土草种质资源收集、开发、利用研究等有机结合,对种质资源精准评价,从分子水平深入挖掘、解析、利用遗传因子,培育适宜于我区生态修复和农牧业发展的抗逆、高产重要草种质,实现草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是“科技兴蒙”行动的生动实践,对引领草种业打好翻身仗,促进生态草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项目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