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湖北四措并举打造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头雁效应”

   2021-08-19 湖北省科技厅
44
核心提示:  自2020年9月科技部批复武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湖北省科技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自2020年9月科技部批复武汉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湖北省科技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系列重要指示和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将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充分发挥湖北省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资源、产业发展和高端人才优势,着力促进人工智能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领头雁”城市,推进科技强省“四梁八柱”落实落地,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科技创新硬核支撑。
  一、立标杆,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一是制定出台了《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技术创新工作方案》,提出在未来5年,将重点支持在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北斗、智能建造、智慧农业、智慧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康养、智慧城市、智慧两江、智慧交通、智慧文旅、区块链、智能网络安全、智慧公共安全等16个重点领域布局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力争通过5年努力,湖北省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多点突破,获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积极发挥武汉试验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湖北全省培育有影响力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布局建设100个左右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二是强化两网支撑,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与网络安全。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已引入东风领航、车百研究院、浪潮、环宇智行、华砺智行等企业入驻,正在推进上海博泰智能网联总部、慧拓自动驾驶华中总部基地等项目落地。在网络安全方面,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已签约项目72个,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湖北分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和航天科工、奇安信、360、启明星辰、绿盟科技等网安龙头企业悉数入驻。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1300余名本硕博学生和140余名教职员工已入驻网安基地,网络安全学院正式开学。目前国家网安基地培训中心已揭牌启用,认证中心、应急中心、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奇安信、360网安大学等15家培训机构完成入驻。
  二、做示范,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一是湖北省科技厅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示范场景“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定期面向在鄂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街道社区、产业园区等征集应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示范场景需求,通过需求发布,吸引全球企业和机构积极“揭榜”,推动各行业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整合集聚各类要素资源,组织开展场景应用示范工程。对经济效益好,推广范围广,社会显示度高的示范工程项目,给予财政科技资金支持。项目执行完毕通过验收的,纳入“湖北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向湖北全省推广。
  二是面向湖北全省征集了140多个优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项目,带动意向投资达到14多亿元,经遴选后发布了首批12个湖北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涉及智能家居、智慧网联汽车、智慧医疗、智能翻译、5G智慧光网络、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为推进湖北全省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指明了路径,提供了样板。武汉市发布首批103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交通、智能制造、智能数字设计与建造、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重点领域深入应用。
  三、建平台,着力夯实创新平台支撑。
  一是推进实验室建设。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科技力量与湖北省人工智能领域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在技术支持、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为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新的模板、新的动力。
  二是成立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在湖北省科技厅主导下,由小米(武汉)公司牵头,联合省内73家人工智能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创立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产业创新联盟的成立,将有力整合湖北全省人工智能产业界和科技界力量,促进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和交流,引领和助推湖北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建成投运全国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成、在建数据中心机架数达12万个,累计建成5G站点33954个,基本实现5G三环内连续高质量覆盖。接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武汉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17个,初步具备辐射华中区域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