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工信部公示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厦门火炬高新区有9家企业入围。至此,厦门火炬高新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29家。这些聚焦实业、掌握独门绝技的“小巨人”企业彰显厦门火炬高新区硬核力量,是火炬高新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图片来源:厦门火炬高新区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围绕“抓两头、强中间”,在招引、培育龙头企业,孵化中小微企业的同时,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增强腰部企业发展韧性。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下一步将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成立“领导牵头,专门工作人员跟踪”的服务专班,进一步壮大“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助推我市经济肌体更强健、动能更充足。
创新为魂
专攻“硬科技”打造拳头产品
“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或许规模不够庞大,但却凭借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成为行业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在国内国际竞争中独树一帜。
厦门火炬高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涵盖平板显示、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力电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其中有不少企业专攻“硬科技”,指向经济发展的未来。
此次入围“小巨人”企业名单的凌阳华芯,是显示器驱动芯片设计领域的佼佼者,产品涉足Mini与Micro-LED、TFT-LCD、OLED等应用领域,具有高集成度、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点,在芯片工艺、驱动架构、色彩演算法等先进技术研发方面构建了核心竞争力。
凌阳华芯董事长廖明政说,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是创新。公司目前已拥有62件自有专利,每年研发费用占营收的20%。在人才队伍方面,公司的技术人才占比超过60%。公司一方面引进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同福州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定制化、分层次培养研发人才。
心无旁骛
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普为光电不仅稳住阵脚,还逆势上扬,交出一份傲人答卷。
而把时间线拉长,自2011年以来,普为光电年平均增长率达70%。根据海关数据显示,普为光电已连续多年在中国出口LED灯产品企业中名列前茅,其中出口日本市场排名第一。
在普为光电董事长卢福星看来,公司增长势头强劲的原因在于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
“我们一直心无旁骛,专注于生产面向工业领域的LED管型照明灯具。公司目前拥有日本、德国、美国及中国等各国专利共计550项,其中核心发明专利159项,专利授权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
工业照明对亮度要求较高,照明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在推进自主研发、追求高光效的同时,公司更把低功耗、高可靠性作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产品能耗,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创新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我们的产品要比一般的LED灯节能50%,此外,由于产品使用寿命延长,也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精特新”就是要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公司将朝着“超高光效、超节能灯具”的发展前景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生态赋能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小巨人”的“大能量”不仅在于专注修炼内功,还离不开其所处的成长环境。
廖明政认为,产业集聚效应有助于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大企业带动中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产业生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以凌阳华芯为例,我们最早就是作为联芯的配套厂商落地厦门,而后不断做大做强的。”
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支持龙头企业主导构建产业生态,厚植创新土壤,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按照龙头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生产。
厦门火炬高新区依托火炬产业联合会等载体搭建的供应链平台,也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开拓细分市场,推进差异化发展,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填补、延伸上中下游产业链,加快形成一批高精尖产业集群,为“专精特新”企业赋能。
厦门火炬高新区还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让企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资本方面,高新区通过“厂易贷”、新增贷款贴息、提高“税易贷”担保费用补贴比例等举措,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还从研发、创新、人才等方面升级“创新十九条”,今年1月-7月惠及420余家企业近8500万元;此外,还实行推进企业提质增效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鼓励做大做强。
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成长,厦门火炬高新区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沃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