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2021年“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早在今年年初,科技部印发的《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在国家高新区率先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碳达峰等目标,部分高新区率先实现碳中和。
6月,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多个国家高新区发起《国家高新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宣言》,吹响了国家高新区“双碳”行动的号角。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绿色发展在国家高新区已经拥有现实样本。
无锡高新区
作为江苏省首个零碳科技产业园,5月19日,位于无锡高新区的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揭牌。
“十四五”期间,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将“瞄准五地定位,实施五大工程,实现五个倍增”,持续推动绿色技术供给、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着力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低碳技术集聚区、产业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到“十四五”末,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在零碳领域将力争引进各类科技企业1000家以上,打造1个核心区,9个低碳产业园区,2个低碳社区,实现零碳科技产业园科创浓度、人才密度、应用维度、产业高度和国际知名度的“五倍增”。
4月,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宣布已经实现了CO2零排放,这是松下集团在中国的首家零碳工厂。
为节能降耗,该公司引进了10条双臂机器人、图像检测系统为主的自动装配生产线,公司自动化率从30%左右提升到70%,削减人力资源30%,提高产能10%。
同时在耗能最大的车间里安装了AI智能EMS节能自动控制系统,这是松下集团自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节能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温度、湿度、送风风机频率等指标实时调节生产设备,使之一直控制在最节能状态。
苏州工业园区
2014年以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欧莱雅苏州尚美工厂启动“零碳”探索,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供电供热,到2019年,该工厂产量提升3.5倍、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2004年减少了100%,成为欧莱雅集团亚太及中国区的首个“零碳”工厂。
合肥高新区
5月28日,合肥高新区率先在全国工业园区层面出台《合肥高新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和《合肥高新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政策》。
合肥高新区依托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围绕支持使用减污降碳技术、清洁生产、环保管家、合同能源管理、低碳技术攻关及应用等方面,出台10项政策,设定“环保鼓励奖”和“环保技改奖”,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贴。
制定出台绿色低碳金融和产业十条政策,积极推进与央企和国资公司等合作设立绿色低碳发展基金,重点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打造碳中和全球创新策源地,依托中科大、中环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支持园区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应用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重点开展光伏、氢能、储能、CCUS等领域前沿技术创新研究,围绕零碳、减碳、负碳技术,打造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布局碳中和应用场景,园区中建材公司在平板玻璃行业率先使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
潍坊高新区
8月,山东省潍坊市出台《“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在滨海区、潍坊高新区先行先试,开展纯氢管网、零碳氢能服务区、氢能社区、氢能园区、氢能港口、氢能科普基地建设,先期创建2个氢能园区、2个社区,搭建科技创新攻关、氢能产业链数据监控、重大成果示范与转化3个重大氢能平台,推进氢能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发展,全力打造国际领先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区。
常熟高新区
7月23日,常熟高新产城与苏弘电力签约共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一期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覆盖常熟高新区国资权属屋顶,为高新区打造1至2个零碳示范产业园奠定基础;二期将为常熟高新区入驻企业提供个性化屋顶能源综合集成系统,助力高新区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清远高新区
天安智谷携手华为一起探索开展低碳绿色园区示范应用,通过天安智谷的园区载体作用,华为的零碳全场景解决方案, 实现绿色发电,高效配用电,以及智能储能和智能调度,双方合作构建5G零碳示范园区。绿色发电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加上智能光伏、优化器,实现零碳发电,同时通过智能储能,降低度电成本。另一方面,利用配电网系统,提升用电效率,通过AI调优使数据中心、建筑等能效达到最优,使综合能源系统的用电成本更低,用电效率更高。
萧山临江高新区
8月,位于临江高科园的格力智慧园区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启动建设杭州市首个“零碳+直流”园区。格力智慧园区占地1400亩,“零碳+直流”项目将铺设整个园区,预计将于2021年底改造完成,届时园区接驳车、物流叉车等工具和办公楼、生产车间、数据中心等场所都将用上绿色清洁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