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提出,未来要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股市、债市、汇市平稳运行,严密防范外部风险冲击。此外,要进一步完善银行补充资本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在下达的额度内依法依规发行专项债券补充资本。
宏观杠杆率将回归稳定轨道
报告指出,金融系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全力支持稳企业保就业,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具体而言,一是宏观杠杆率持续过快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20年疫情冲击下GDP名义增速放缓、宏观对冲力度加大,宏观杠杆率阶段性上升,预计将逐步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二是各类高风险机构得到有序处置。三是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统一资管业务监管标准,合理设定调整资管新规过渡期,金融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情况明显改观。四是重点领域信用风险得到稳妥化解。五是金融秩序得到全面清理整顿。六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有力推进。
“近年来,国内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显著成果,影子银行、金融无序发展得到有效遏制,信用风险显著降低,一系列法律制度加快完善,宏观风险整体趋于收敛。尤其是在国内经济遭遇疫情等风险冲击下,调控部门较好平衡了风险防范和经济恢复。”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称。
防风险仍是重点
长期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仍是监管部门今后较长时期的重要工作。展望未来,报告表示,在继续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宏观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大力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发展,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着力降低信用风险,维护股市、债市、汇市平稳运行,严密防范外部风险冲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继续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
周茂华表示,一方面,宏观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新兴领域,为经济恢复提供必要支持;另一方面,应继续防范化解风险,加快完善制度,提升监管水平。促进国内金融业健康发展,让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提及多渠道加快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报告称,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银行补充资本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在下达的额度内依法依规发行专项债券补充资本,指导支持中小银行用好用足现有市场化渠道,探索开发创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同时,将中小银行改革和补充资本相结合,推动中小银行厘清定位、完善治理、加强风险管控,形成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住户部门债务方面,报告指出,当前住户部门债务过快增长已得到有效遏制。从债务增速看,2018年以来我国住户部门债务增速总体呈放缓态势。2020年,住户部门债务增长14.6%,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增速已连续三年净下降。在住户部门债务增速放缓的同时,住户部门债务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