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依托海南“试验田” 热作专家用科技支撑油棕“走出去”

   2021-08-30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31
核心提示: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25日消息(记者易帆)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所(以下简称“热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25日消息(记者 易帆)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所(以下简称“热科院椰子所”)与中国·印尼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达成科研合作协议,热作专家将用科技为在国外发展棕榈种植的企业保驾护航,让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益于中国的农业科技创新。

有了高效栽培技术的支撑,能让种植企业更好地实现规模化种植。”椰子所油棕研究中心曹红星介绍,这次的合作主要围绕优良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油棕产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前瞻性科技研发合作,助力企业在国外的油棕产业做稳做强。

据悉,受土地资源、人工成本等因素制约,我国油棕尚未产业化发展,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油棕种植业是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保障食用油安全的有效途径。海南自上世纪50年代引进种植油棕以来,为我国研究油棕种植科研技术提供了科技“试验田”,为油棕“走出去”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科技支撑助力油棕规模化种植

油棕是重要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油量最高的木本油料作物,每亩产油量是花生、大豆、油菜的数倍,且油质稳定性好,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被誉为“世界油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棕榈油消费国,且基本依赖进口,棕榈油是我国继大豆油、菜籽油之后第三大食用植物油,也是我国第一大进口植物油品种。

一直以来,由于国内没有规模化种植油棕,不少国内企业远赴热带地区国家开展油棕种植,积极“走出去”才能为国内市场提供有力需求,才能参与国际棕榈油定价并拥有一定话语权。本次与热科院椰子所签约合作的天津聚龙集团是国内较早从事棕榈油贸易的企业,2006年开始在印度尼西亚布局产业链前端种植业,计划在印尼开发种植油棕20万公顷。

曹红星介绍,为了让聚龙集团在海外迅速扩大种植规模,热作专家与企业联合开展印度尼西亚油棕种植园生产情况调研,明确了其在高效栽培、良种繁育、机械采果等方面的技术需求。通过建设700亩油棕示范基地,开展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示范,培训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产业技术工人。同时,联合组建种苗组培扩繁实验室,优化改进油棕组培苗生产技术体系加快良种繁育和供应。据统计,通过技术培训,聚龙集团示范基地的肥料利用率提高了5%,病虫害危害发生率降低了5%,产量提高10%。除此之外,为解决油棕采摘用工短缺的难题,热科院椰子所还与相关研究团队一起加快开展小型便携式采摘机械研究,并推出相应产品,为油棕采摘提高效率。

海南为油棕种植提供示范

海南拥有适合油棕种植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自上世纪50年代被引进后,曾被推广种植,但因种植品种和管理等原因,均未能成功形成产业化,时至今日,海南油棕仅为零星分布,大部分油棕被当作绿化树种。

海南有没有发展油棕种植的必要?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热科院橡胶所博士、油棕研究课题组组长曾宪海认为,海南为油棕种植提供示范,意义深远,例如,我国热区地处热带北缘地区,与传统的油棕种植国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选育适合我国热区环境条件的抗逆高产油棕品种意义重大,前不久,通过热作专家在海南试验田上的不断探索,年亩产油量超过200公斤的油棕品种“热油6号”成功选育,这一品种更适宜在海南及相似气候区域推广种植。

在曹红星看来,全球共有43个亚非拉国家种植油棕,国际合作前景广阔,科研单位不断地在海南这块“试验田”中寻求技术突破,做好技术储备,才能为企业提供服务,持续支撑我国油棕产业“走出去”,才能逐渐提高我国在国际油棕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保障国家油料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