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八力聚合!武汉开发区科经局全面推动车谷创新转型

   2021-09-16 武汉开发区
41
核心提示:武汉经开区科经局是负责全区科技创新、工业经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两化融合、数字经济、军民融合、政策

武汉经开区科经局是负责全区科技创新、工业经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两化融合、数字经济、军民融合、政策兑现和电力通信管理等工作的政府组成部门。主要统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值、工业企业“小进规”等多项市级绩效目标。

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4家、高新技术企业331家、“瞪羚”企业3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级、省级各4家)、全国独角兽企业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8家(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3家。

8月31日,工委会(扩大)会议暨区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明确实施“六个更高体系”战略,武汉经开区正站在“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关键节点上,创新转型要尽快破题开路、补齐短板。

通过实施“128”创新战略

即以建设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为目标,着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全面提升认知驱动力、产业爆发力、空间承载力、平台支撑力、主体创造力、要素聚合力、场景牵引力、生态涵育力八大能力,为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车谷”提供强大动力,为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科技强省”建设贡献车谷力量。

强化产业爆发力

围绕“3+N”主导产业布局新赛道

提升三大主导产业创新能级,聚焦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创新方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发现挖掘新赛道,瞄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前沿新材料、“双碳”等热门领域,研究编制《车谷新赛道发展规划和路线图》,关注集聚瞪羚独角兽企业较多的赛道,及时发现并捕捉新经济赛道。

建立“车谷新赛道促进中心”,构建“头部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基金、专业园区、业界共治委员会”培育组织方式,建立新赛道包容审慎监管机制与支持措施。

开展新赛道项目评估,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力量,建立招商项目评估标准,为项目落地、财政资金投入、整改方案等提供决策参考。

强化空间承载力

打造“一核一城两带”创新空间架构

坚持整体统筹区域聚焦资源集聚原则,打造“一核一城两带”创新空间,推动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协同发展。

打造川江池创新核心区,沿川江池建设车谷中央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简称“CTBD”),打造车谷创新极核。

高标准建设车谷科技城,选址军山片区,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打造区域产业创新策源地、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

建设东风大道、长江沿岸创新创业带,打造科创特色突出、创新资源云集、楼宇合理布局的产业创新轴。

建设创新园区/街区,盘活旧工业园区资源,加快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打造一批创新创业亮点区块。

强化平台支撑力

构建以产业为导向的创新平台体系

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鼓励生产制造型企业设立研发部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平台。

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鼓励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深度合作,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氢能、人工智能等领域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面向市场的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

谋划建设车谷实验室,采用政府、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建模式,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高水平开放式实验室,争取列入湖北实验室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布局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科技咨询、资产评估、专利服务、信用评级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加强与智库合作,成立车谷创新研究院,借用外脑外力为武汉经开区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强化主体创造力

培育“初创-瞪羚-独角兽-领军”

创新型企业梯队

实施车谷“创业计划”,每年设立不低于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100个车谷创业项目,鼓励企业技术骨干、研发人员、企业家、大学生等多类型群体创业。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建立高企培育库,加强高企培育、认定和辅导,强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培育。

出台车谷“新物种企业培育计划”,建立新物种研究与培育中心,挖掘和培育一批高成长瞪羚、独角兽企业,引进一批潜在独角兽、独角兽企业落地布局。

鼓励大企业平台化发展,支持东风等大企业通过孵化新业务、内部员工创业、扶持外部关联创业等方式衍生新企业,拓展产业生态圈。

强化要素聚合力

集聚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要素

升级“车谷英才计划”,实施出台一个重磅人才政策、建立一个车谷人才发展集团,打造一个车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设立一个车谷人才节“四个一”工程,构造“近悦远来、不请自来”的人才生态。

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落实“院士专家引领高端产业发展行动”,搭建车谷技术交易平台,引进和培育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构建技术挖掘、技术经纪、技术交易等资源与服务高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实施以“耐心资本”为引领创业投资助力计划,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创新型企业上市挂牌融资。

加强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打造“车谷创新大脑”,打通各部门数据资源对接渠道,推动数据资源向区内企业和载体平台开放共享。

强化场景牵引力

打造小切口、高价值创新应用场景

加强场景创新顶层设计,研究出台《车谷创新场景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无人驾驶、智能制造、数智网端等领域,定期发布应用场景机会清单,面向社会“悬赏”创新产品和方案。

成立车谷场景创新中心,建立常态化场景挖掘、场景策划、场景发布、场景对接机制,从具体问题中发现和谋划高价值场景。

打造地标性重大场景项目,依托区内重大工程和项目,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测试空间,建设具有车谷特色的地标性场景。

强化生态涵育力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加强组织保障和创新投入,将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新领导小组,强化科技创新部门力量配备,建立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每年增长高于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幅度。

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举办车谷创新大会,打造“车谷汇”创新创业品牌,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新经济企业等共同参与。

积极探索新治理模式,探索业界互动、多方参与的共治机制,完善适应新物种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适应新场景的公共服务制度和适应产业跨界的分类协作管理制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