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力打造创新驱动与协同发展示范区 ——保定高新区建设创新生态走高品质发展之路

   2021-08-27 保定市科技局
54
核心提示:  作为距雄安新区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保定高新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把握雄安新区全面建设

作为距雄安新区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保定高新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把握雄安新区全面建设重大机遇,围绕建设“创新保定”,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着力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的首选承接地,推进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雄安创新保定先行新格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高新区以协同发展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智能电网与智慧能源主导产业,瞄准生命健康、信息智能、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不断深化与中科院、信通院、中关村、深圳湾等国内顶尖创新平台的合作,坚持优选增量、突出产业创新、提升承载能力,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旗舰型、地标型项目,努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理念、开放氛围的新极点。

以协同发展为载体 推进战略新兴产业聚集

在京津外溢、保定落地,深圳北上、保定承接的良好机遇下,高新区积极对接高端资源,移植优质创新基因,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先后吸引了日本三菱、韩国晓星、美国江森以及中国航天、中国国电、中船重工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

通过致力打造以新能源和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为主导,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为补充的“2+N”产业体系,高新区初步形成“一核两轴多元”发展格局,即以中关村创新中心为核心,以朝阳大街为中轴,沿线布局现代服务产业带;以乐凯大街为中轴,沿线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带;同时培育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专业化园区。

光伏产业国际领先,英利集团建有从原料到生产、应用全产业链智造体系;风电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国电联合动力为龙头的整机、叶片、控制系统闭合产业链条;智能电网全面崛起,以天威保变、四方三伊、中铁电化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势头强劲。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聚焦5G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引入中国信通院保定创新研究院、亚太智能终端产业园、清华同方智慧谷等项目,并联合中国信科、中兴、华为、百度、海康威视以及中国移动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立5G融创中心,成为河北省首个5G示范应用综合基地。

新材料产业茁壮成长。区内企业同光晶体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共建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园;由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杨景周带头的河北大洲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致力发展3D打印增材制造产业;引入北京大学技术,成立中创燕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已形成包括LED、功率器件、5G芯片等多个关键器件产业链。

智能医疗产业加速聚集。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国家863介入医疗机器人为引领,以迈卓医疗器械、北京诺未干细胞、三藏生物科技、河北十方等国内外企业为骨干,智能医疗正在兴起。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建立可复制的协同发展机制

自2015年以来,高新区立足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建设运营,努力植入中关村基因,持续将中关村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引入保定区域,引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聚焦保定。依托“保定模式”的成功经验,中关村已建成以北京为中心、4个直辖市为支撑,全国30多个合作城市协同的创新网络。

积极发挥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桥梁作用,大胆创新,逐步构建“类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包括《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双创示范基地与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试行)》《关于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试行)》先后出台。打造高端交流平台。连续6年与中关村合作举办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端国际峰会。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国家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鲁比亚等领导专家先后莅临创新中心出席活动并参与研讨。今年4月28日,成功举办“2021大数据应用(保定)国际创新合作峰会”,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联盟理事长谭建荣等领导专家出席峰会,大数据领域国际前沿专家,国内行业领袖及知名企业代表汇聚保定,为高水平建设数字保定建言献策。

引入创投体系。成立河北省首家科技支行——河北银行保定高新区科技支行,设立天使投资基金、知识产权质押保证金,引导成立9家融资担保公司,完善科技创新券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设立科技创新超市,探索股权投资合作模式。

为了探索政、产、学、研、资、金、介各方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模式,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龙头企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先后组建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新能源应急产业、光电网产业、智能电网装备产业、保定节能环保产业、LED产业等技术创新联盟,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目前,高新区创新体系持续完善。一是激发创新活力。落实创新奖励政策,召开2021年科技创新大会,对2020年新认定的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创业载体、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了表彰奖励,总金额2370万元。二是强化主体培育。对各类创新主体培育认定进行部署。三是强化平台支撑。健全完善科技创新超市,丰盈创业学院,打造“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全方位为企业提供科技商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服务、创业支持服务、高端人才交流服务和行业交流服务等高科技创新服务。四是打造双创品牌。组织新一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增强保定高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储备一批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吸引培育发展一批科技成果落户高新区,形成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目前大赛正通过线上报名方式进行项目征集。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打造“创新创业之城”

保定·中关村已形成“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三级联动发展模式,吸引中国信通院等400余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余家,入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拥有知识产权650余件,2020年园区企业营收突破20亿元。

为加速园区起步,高新区与中关村精选了工业大街东侧75亩地块建设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数字经济产业园”,以快速承接京津冀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打造数字经济活力智谷、创新园区先行示范样板。该数字产业园将汲取中关村在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建设经验,围绕企业核心发展诉求,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运营,为企业发展有恒产、有恒心、有恒业提供保障,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深圳湾保定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2020年正式启动;3000亩深保科创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首批项目已落地。

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一是做大创新企业群。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培育力度,完善培育后备库。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客萌芽项目等,优化政策环境,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进行梯度培育、差异扶持。二是汇集创新要素。建成创新超市,打造科技金融、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等八个板块等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建设立足服务高新区、对接雄安、面向全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政府引领、市场运作、科技支撑、金融助力”原则,使“科技+金融”成为点燃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引导科技创新企业灵活运用知识产权质押、专利保险、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融资。三是升级双创基地。在双创政策的完善、营商环境的提升、创新创业平台的搭建等方面,深入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工作。以“双创双服”活动为引领,加大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力度。按照国家推进“特色载体”建设要求,突出专业性、导向性,规划好、运营好各类民营孵化器、加速器。

高新区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部委支持,先后获得“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12个国家级基地称号和一系列发展政策。如今,高新区正在以京津保创新创业大街为主轴,汇聚科技金融、现代物流、企业总部及相关配套服务完善的现代服务业,致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绿色生态的协同创新示范区和中国电谷升级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