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科技创新 赋予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源”

   2021-10-11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47
核心提示:一座城市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临港区深度释放创新潜能,不断培育创新主体、强化科技创新

一座城市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临港区深度释放创新潜能,不断培育创新主体、强化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赋予强劲“动力源”。

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刘聪聪:“像这个塑料助剂,这是我们公司的主打产品,千分之几的一个添加量,就可以把力学性能提升100%、200%。”

这种高性能塑料助剂,是晨源分子自主研发生产的树枝状聚合物材料,它的耐冲击、耐磨损、耐刮擦、抗变色等性能远远高于其他普通助剂。10年前,对于树枝状高分子产品,我国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且被人“卡脖子”。晨源分子加大创新投入,花费三年时间,成功突破树枝状高分子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亚洲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树枝状聚酰胺胺和超支化聚酯的产业化生产线。

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刘聪聪:“产品体系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验级别的产品,主要是用在高端的生物医疗领域,包括药物载体、基因诊断。另一块儿是工业化的一些应用,用在一些塑料助剂、涂料油墨、水处理、纳米材料这些领域,目前有二十多个型号的产品,目前我们也有40项发明专利。”

作为一家从孵化加速平台走出来的企业,在临港区科技部门的协调帮助下,晨源分子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等国内外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逐步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

晨源分子的加速发展,只是临港区促进科技创新,扶持培育优质企业壮大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通过实地走访、专人对接、专业辅导等措施,临港区共推荐11家企业入库2021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分批组织28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千帆计划”企业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

建设创新平台,不仅有助于集聚整合更多的科技资源,还能够迅速抢占事关长远的发展制高点。山大威海工研院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中心是山东大学和市政府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驻临港仅一年多时间,高模基碳纤维相关复材、复合材料汽车轮毂、汽车导向臂等科研项目就结出累累硕果,为新材料产业再填新动能。

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朱波:“除了咱们威海市区之外,把乳山、文登和荣成这三个区市的核心复合材料企业已经聚拢过来了,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能够集标准化、研发、测试和信息化的一个综合平台,把现在这个集群做得更实在,把已有东西做得更精、做得更强。”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科技需求,近年来,临港区把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推动省高性能工程塑料研究院建设,已与20多名院士、教授达成加入研究院意向;依托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建设全省首批技术创新中心;截止目前,临港区共有威海市高性能钨材料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家,威海市高性能全钢载重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其中省级9家;设立山东省树枝状及超支化聚合物等6家院士工作站。科技元素源源不断地注入,将推动临港区实现更深层次的创新和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