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安徽省成为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首批试点省份以来,省科技厅紧扣目标任务,立足创新特色优势,聚焦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统筹政策、项目、平台及人才资源,充分调动省内高校、院所、企业、园区、县市等优势创新力量,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业态,精心打造安徽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升级版”,为支撑引领安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科技智慧和力量。
一是强化部省联动,注重高位推动。建立联络机制。与科技部农村中心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通过多次线上交流研讨,确立了符合安徽实际、涵盖主要创新主体的6个类型、11家协作单位纳入国家建设体系;召开推进会进行系统部署,与科技部农村中心以及11家协作单位分别签约。健全调度机制。先后深入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合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合肥市智慧农业谷、界首市等省内协作单位,挖掘合作需求、开展技术对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深化系统推进。加大服务基层科技创新和人才选认力度,从省内协作单位中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238名赴32个脱贫县(乡村振兴持续攻坚区),开展结对服务行政村工作。引导和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一线,通过实地指导、技术培训和领办创办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据统计,2021年以来,省内协作单位中选认的省级科技特派员,累计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300多项(个),技术指导服务和带动农户及脱贫户1.1万余户。
三是加快项目落地,强化源头供给。积极争取部省联动乡村振兴科技专项,并确立由省内协作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牵头实施,由国家下拨经费、省级予以相应配套支持;指导界首市等3个国家级创新型县市申报“百城百园”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支持省内协作单位承担实施中央引导专项、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项目,围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指导省内协作单位承担实施科技项目(课题)90余项。
四是深化开放协同,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省内协作单位间交流合作,指导合肥市智慧农业谷与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争创“农业传感器与智能感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持续开展交流和合作。2021年以来,省内协作单位共签订合作协议150多份,成功申报“重大疾病代谢与及营养调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安徽省肉品绿色加工与健康工程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省内协作单位立足自身创新基础,与外部单位开展协同创新。2021年以来,已与省内外44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176家企业、服务区域覆盖全省;开展新品种研发与应用250余项,对接科技成果656项,直接带动增收近300亿元。
下一步,安徽省将继续深化“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省内协作单位深化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新机制、新模式和新业态,助力全省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是拓展协作单位范围,邀请部分涉农高校院所、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创新型县市和园区等,作为第二批省内协作单位,加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丰富层次和类型,扩大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促进省内协作单位交流合作,加强开放协同创新力度,开展技术创新联合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强化科技有效供给。三是组织召开科技特派员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组织“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协作单位积极参加,进一步促进“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