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11次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孟飞带领团队提出对太阳开展立体探测的设想。“如果能够尽快立项,根据设想,通过两次发射任务,我国将在2035年前后完成5个点位的探测器部署,构建起环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太阳极区的全方位立体探测体系,实现对太阳全球和日地空间的立体探测。”杨孟飞在会议报告中表示。
设想的4项科学目标主要包括:太阳内部结构和磁场起源研究、太阳活动机理研究、太阳活动的全日球空间天气效应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模式研究。
太阳是人类唯一可以详细探测的恒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物理学实验室,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许多地球上无法开展实验的重要物理过程。然而,在与会专家看来,尽管人类发射空间探测器探测太阳已有60多年历史,但由于单视角观测的限制,要解决太阳物理重大科学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瓶颈。
“在太阳的天体物理学方面,太阳磁场和磁活动周期的起源、日冕加热和太阳风加速机理是天体物理学中的重大问题、难题,建立太阳活动的系统的物理理论仍然是太阳物理学者的一个极为困难的任务。”研究了40多年太阳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在会议报告中介绍。同时,作为空间天气和气候学基础的太阳物理研究中,对极端空间天气发生几率、可能机理和预报的探索研究,也是当前最急迫的重大任务。
对太阳进行全方位立体探测不仅是取得新科学突破的最佳手段,还有望实现对地影响的有效预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在会议报告中介绍,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爆发活动会释放大量电磁辐射和带电粒子,引发地球空间环境剧烈扰动,干扰通信和导航,甚至引起地面电网、输油管线等技术系统故障或失效。“要实现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空间天气预报系统,对太阳立体探测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他说。
与会专家建议,我国尽快启动实施全方位太阳立体探测任务,使我国太阳探测走向世界前列,引领空间科学进步、推动空间技术发展、促进空间应用水平的提升。(甘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