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科技厅以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和实施为工作抓手,以提升福建省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水平为出发点,重点推进一批福建省环保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为福建省生态省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自2004年福建省创建生态省以来,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投入科技经费近8亿元,实施项目3500多个,加强生态省建设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仅“十三五”期间在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方面就组织实施约710个项目、资助经费超2.4亿元,其中省科技重大专项35个、资助经费5545万元,并建有18个省级以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一、重规划,建立科技支撑长效机制
一是生态保护与资源环境列入福建省科技发展规划。在《福建省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福建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专项规划中,都明确提出开展生态保护和资源环境领域的技术攻关。每年将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相关项目列入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区域发展、高校产学合作及引导性等科技项目的申报指南,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科研工作。二是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省共建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8个,包括7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及11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各实验区各具特色,分别采用海岛生态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型、山海结合型等多种可持续发展模式,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科技园区,优化经济整体结构,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三是编制技术指导目录。及时征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治理等相关领域技术,并组织编制了《福建省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适用技术指导目录》和《福建省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生活垃圾处置适用技术指导目录》,修编了近20项代表性的技术成果,用于指导全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技术应用工作。
二、强攻关,研发及应用关键核心技术
一是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科技攻关,实施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逐步建立起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相配套的科技计划支撑体系,有效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二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安全。组织实施有关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资源领域类省级科技项目,立项370多个,安排科研经费1.26亿元,重点开展了流域水污染防治、污染行业废水深度处理、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整治、固废污染防治等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公共安全领域及食品安全领域,鼓励研发相关绿色产品和循环经济新技术,公共安全领域立项180个项目、资助6415万元,食品安全领域165个项目、资助5286万元。三是加强新能源领域项目研发。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实行财税优惠政策等创新方式鼓励发展新能源、资源再生循环等节能减排型环保新兴产业,实施项目超170项、资助经费7000万元。开展环保新材料、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等低碳和循环经济方面研究,实施60个项目,资助经费3388万元,较大推动了福建省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
三、建平台,提高公共技术服务水平
一是确定创建思路。按照“瞄准方向,创建一批;夯实基础,提升一批”的思路,结合本省优势和需求,在污染防治、新能源材料等绿色发展与生态科技领域继续布局一批创新平台,并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建设该类平台。二是推进平台创建。至目前,福建省共建有环境保护类科技平台7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产业技术创新重大研发平台2个等。三是依托平台开展研发。依托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生态科技的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如,依托“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开展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海域与陆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及资源环境量化监测与优化利用等研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