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重庆:力争2025年软件业务收入达5000亿元

   2021-10-18 中国电子报
38
核心提示: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出台了《重庆市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出台了《重庆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市软件业务收入计划达到5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实现“个十百千万”发展目标,并推动成渝地区建成万亿元级产值规模的软件产业集群。

2025年全面实现“个十百千万”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增速18.3%,其中2020年软件业务收入达2008.2亿元,同比增长17.1%;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5%;截至2020年年底,软件从业人员约20万人……尽管“十三五”期间,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规模、园区打造、企业培育、生态建设、人才培养等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国内软件产业发展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十四五”期间,重庆将立足实际,紧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力争建设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发展高地。《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软件产业规模效益大幅提升,集聚发展成效显著,骨干企业量质齐升,产业生态不断优化,软件产业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全面实现“个十百千万”发展目标。

重庆市经信委软件处负责人介绍,“个”是建成一流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和中国软件名园;“十”是建设十个软件产业集聚区,十个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十家软件上市企业;“百”是培育百家上亿级产值规模企业,百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产品,百名软件行业卓越领军人物;“千”是重庆市软件业务收入达5000亿元,培育规模以上软件企业1000家以上,引进高端软件人才1000名;“万”是全市软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成渝地区软件从业人员达到百万名以上,成渝地区形成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

具体来说,从产业规模看,到2025年,重庆市软件业务收入达5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助力成渝地区形成万亿级软件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软件(不含嵌入式)、信息安全软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技术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六大产业方向业务收入达4000亿元。

从产业集聚看,到2025年,成功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和中国软件名园,将“五大”核心产业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园区,“五大”特色集聚区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重点园区软件业务收入占重庆市软件业务收入80%以上,新增产业载体面积500万方。

从企业实力看,到2025年,重庆市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亿元以上企业超100家,规模以上企业超1000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超10家,在重点领域累计培育10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产品。

从创新能力看,到2025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一批软件领域国家级重点项目,打造十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软件公共服务平台,新增通过相关认证评估企业超1000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件数年均增速超过30%,制修订各级各类标准超150个。

从人才培养看,到2025年,软件人才支撑体系持续完善,成功培育百名软件行业卓越领军人物,引进1000名高端软件人才,重庆市软件从业人员达50万人,成渝地区软件从业人员达百万。

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发展软件产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重庆软件产业发展将围绕“建链补链”“强链延链”,重点在工业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技术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六个领域发力,同步推进行业应用软件、新兴技术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提质增量。

工业软件方面,将依托重庆市良好工业基础与制造业优势,围绕汽车电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工业软件集成适配优化,加大行业应用与试点示范力度。面向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应用需求,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数据中心建设,鼓励开发高支撑价值的工业APP,形成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的工业软件产品和服务。

信息安全软件方面,将围绕“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需求,重点发展网络安全、工控安全、数据安全、信息系统安全、车联网安全、密码算法、安全测试等信息安全软件。推动先进适用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在金融、能源、通信、交通、电子政务等重要领域的部署应用。

基础软件方面,将重点围绕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支撑软件、信创软件等基础软件,推动基于自主技术和产品体系的产品研发、测试验证、应用推广。

行业应用软件方面,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聚焦党政服务、教育医疗、电子商务、能源环保、交通物流、金融财税、科学研究、检验检测、地理信息等领域,大力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行业应用软件和智慧城市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应用软件向服务化、平台化转型,加强智能化软件技术的融合应用。

新兴技术软件方面,将着力发展面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支撑平台,以及面向各行业企业和终端用户提供设计、开发、运营服务的小程序、快应用等新兴轻量化平台。鼓励大型企业加大新兴技术应用力度,面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特色行业与典型场景打造整体解决方案和集成技术产品。聚焦数字基础好、带动效应强的重点行业,打造行业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技术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平台软件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信息技术服务方面,将面向重点行业领域应用需求,推动软件服务向行业应用广泛渗透,加快信息技术服务创新,打造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服务经济新产业。

七大重点任务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量子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应用突破,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融合发展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规划》提出了以下七方面重点任务: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信创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一批5G、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重大工程,夯实网络信息基础。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动软件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五大”核心产业区、“五大”特色集聚区,引导重点区县、重点园区差异化发展,加快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围绕培育“名企名品”,深化“千家软件企业培育工程”,坚持大中小软件企业发展并重,按照“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剥离一批”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提升行业融合水平。深化软件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赋能智能制造,助力“智造重镇”建设。加速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加快软件技术在智能产业、智慧民生和智慧城市中的融合应用,深入参与“智慧名城”建设。

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出台人才引进培养相关政策,支持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打造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加快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平台支撑作用,培育十大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充分发挥软件产业相关协会、联盟等行业组织作用,加快开源生态构建和宣传推广,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持续深化区域合作。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打造国际交流展示平台,强化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接有意向往西部地区转移的优质软件企业,加强川渝两地软件信息产业链全方位合作,推动成渝软件产业协同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