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杨丽霞团队耗时十余年,研究完成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预警体系及区域化救治模式的建立和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不稳定斑块就像皮薄馅儿大的饺子,易发生破裂,破裂后引发血栓导致患者出现胸痛症状。”杨丽霞解释道。
ACS 救治成功率还取决于院前-院内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杨丽霞团队紧盯“能否寻找早期预警指标;针对云南医疗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怎样建立起高效的区域化救治体系”两个问题进行探索。项目团队从发现的新机制入手,建立和完善了ACS早期预警体系;探索出胸痛中心建设的九二O医院模式,并向全省推广,构建起了云南省三级网络体系。
针对ACS早期预警指标问题,结合前期医学研究基础,筛选出CT值、正相关因子、负相关因子三项指标,建立急性冠脉综合征预警公式。通过相关数值计算,对患者进行评分,以此评估斑块破裂的风险高低,公式经5年临床应用和随访。研究发现评估总分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几率呈正相关。哈佛大学心血管病Trebak教授认为,杨丽霞团队寻找易损斑块破裂可靠性指标,有望解决ACS的早期预警。
此外,团队发现和拓展了ACS早期防治的新方法,首次发现绿升麻根茎中提取的新化合物具有抑制巨噬细胞迁移、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为寻找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奠定基础;从基础医学角度验证了他汀类药物和拮抗 RAS 系统药物可以早期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夯实了这两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一级预防中的基石作用并明确了其机理。
团队还引领了云南省急性冠脉综合征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形成和完善,引领和主导了云南省亚高原山岳丛林地区、极端交通不便情况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协同救治体系的形成。据悉,截至目前,云南省已有15个州市设立了胸痛中心,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医院已达205家,其中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医院已达126家,数量排名居全国第五位。基层版胸痛中心98家,位居全国第一,在云南省初步实现了全域覆盖模式并形成三级网络体系,形成了急性胸痛协同救治一张网。在云南省全面推广急性胸痛三级网络体系后,云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显著下降。
院前-院内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能够为ACS患者争取到黄金救治时间。据了解,在云南省胸痛中心各项指标中,直达导管室比例 71%,全国排名第一位,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溶栓平均用时仅37分钟。胸痛中心的建立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院内死亡率由原来的10%下降至3%,平均住院日由原来的14天下降至8.4天,患者平均住院费用降低至3.4万。近五年来,仅是项目组所在的第九二〇医院就先后挽救了3600余名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
杨丽霞说:“‘急性冠脉综合征预警体系及区域化救治模式的建立和应用’项目的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云南省ACS的死亡率及病残率,降低医疗资源和成本,还规范了云南心肌梗死的治疗,推动了学科进步和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