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承德市科技局多举措做实做好科技人才工作

   2021-10-13 承德市科技局
32
核心提示:  2021年,承德市科技局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

2021年,承德市科技局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以高端人才引进为主要着力点,多举措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院士工作站和院士合作重点单位建设两个“零的突破”。

一、持续加大引才引智力度,集聚高端人才智力资源

一是积极筹办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承德论坛。充分把握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实施机遇,组织筹办可持续发展承德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承德市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出谋划策。二是重点打好“院士牌”。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文件对院士建站进一步进行约束后,我省对各地原有院士工作站进行了“规范清理”。在政策缩紧的情况下,市科技局从搭建企业、院士合作桥梁和提升对企指导、服务水平着手,积极促进本市企事业单位与“院士”等高端人才开展科技合作,大力引进院士专家高端人才。2021年,承德市成功认定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院士合作重点单位3家,实现院士引智平台“零的突破”。是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市科技局在深入调查摸底,充分掌握该市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引进、组建高水平人才团队。2021年共向省推荐高水平人才团队项目9个,其中4家企业通过省厅评审,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创业团队。

二、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激发人才活力

一是落实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在用足用好上级科技创新政策的同时,不断完善全市“1+9+N”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科研管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科技创新政策,形成良好政策环境,为科技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生态。充分把握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有力契机,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对来承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团队),按人才层级给予相应的安家费、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并对科技人员兼职兼薪给予支持,为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提供保障。二是打造优质科技人才载体。大力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产值“双倍增”行动。2020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21家和2150家,成为科技人才重要载体。积极推动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为科研人才搭建发展平台。目前,已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4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9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28个。三是举办承德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举办了以“智汇新时代,共创新未来”为主题的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承德赛区)暨承德市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共159个参赛队报名参赛,其中30个参赛队通过专家组评审,成功晋级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行业赛和专家赛。参赛和晋级队伍数量创历史“双高”。

三、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人才交流合作

一是加强与京津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主动对接联系京津科技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组织“专家教授承德行”“承德企业进院校”等系列对接交流活动,搭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桥梁。推动平泉市益农科技育苗有公司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签订合作协议书,组建平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院企)联合体,为该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积极融入国际引智网络。组织参加“第19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河北国际技术直通车”“中国-芬兰高技术领域对接会暨长三角中芬创新合作交流会”等国际交流活动,拓宽资源渠道,全面介绍该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展示该市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和城市魅力。鼓励该市企业对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加强与境外机构创新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2021年,承德市成功认定省级国际合作基地1家,争取省级引才引智项目2项。

下一步,承德市科技局不断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引进高端科技创新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