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黔东南州激发创新动力支撑旅游产业化发展

   2021-10-15 黔东南州科技局
56
核心提示: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州的“两个宝贝”,其中民族工艺品是民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黔东南州

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是黔东南州的“两个宝贝”,其中民族工艺品是民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近年来,黔东南州已经初步形成银饰、蜡染、刺绣等10多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体系,产业化发展初见雏形,但是,黔东南独特的苗侗文化产业发展仍然缓慢、产品市场细化程度低、大量低劣产品流入市场,其独特的文化意识形态面临消失的风险。为此,黔东南州立足苗侗民族工艺品,强化创新驱动,助力传统民族文化产品焕发生机,支撑旅游产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项目引领,提升旅游产业化发展内生动力。2019年以来,围绕苗侗民族工艺品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加速旅游产业化,先后组织实施了“黔东南民族工艺品制作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科技计划项目26项,立项资金1800余万元,通过项目实施,破解一批民族文化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企业从过去纯手工制作向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和新的生产组织模式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截止目前,项目直接带动企业申报专利420件,开发新产品270个,转化技术成果39项,形成技术标准15项,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二是平台驱动,激发旅游产业化发展创新活力。2019年以来,立足苗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服务创新创业需要,先后搭建了国家火炬黔东南州苗侗民族文化工艺品特色产业基地、贵州苗侗特色文化创意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黔粹传人工作室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凯里学院和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大学科技园,为苗侗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产业化发展提供传承、交流、合作、发展和创新的平台。截止目前,创新平台孵化企业39家,涌现出黔承世锦、绣之魂等为代表的优秀小微企业25家。
    三是产研互动,提高旅游产业化产品研发水平。2019年以来,针对旅游产业化技术、人才缺乏问题,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州内企业与北京工业大学、贵州大学、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等州外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大量科技创新合作,借力大院大所在产学研平台、集聚创新资源、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创意设计、新产品研发等技术链和产品链服务,将黔东南传统民族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不断提高苗侗民族传统工艺的制作效率和质量,促进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截止目前,已成功研发示范应用了“银饰现代3D工业打印技术”“ 银饰复杂结构一次性成型技术”“银饰抗变色防护技术”“蜡染防脱色质量稳定技术”“刺绣防水防潮防腐后处理纳米防护技术”等技术,不断提升旅游商品技术研发水平,为保证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