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苹果iPhone5:新产业链版图隐现

   2012-09-24 中国经营报
30
核心提示:  胡敏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用在当前的苹果身上最合适不过。  美国当地时间9月12日,苹果i

  胡敏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用在当前的苹果身上最合适不过。

  美国当地时间9月12日,苹果iPhone5的发布再次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以往的狂热崇拜相比,果粉们丝毫不掩饰自己对iPhone5的失望:iPhone5缺乏惊喜,外观变长、变薄、变轻,似乎在与三星最畅销的Galaxy较劲;功能上也都是修修补补的改变,接口从30针变为18针,SIM卡采用新一代技术、比以往更轻薄。

  尽管如此,这丝毫不影响iPhone5对苹果帝国的价值,苹果的股价在iPhone5发布的第二天收盘涨幅1.39%,收盘价669.79美元,市值高达6279亿美元。据外媒披露,摩根大通美国首席经济学家费洛里表示,iPhone5有望使美国四季度的年度经济增长率提高0.25至0.5个百分点,将美国四季度的GDP提高32亿美元;不仅如此,在大洋彼岸,iPhone5也搅动的中国相关苹果产业链,风生水起。

  但是,随着三星、HTC、联想、华为等品牌的蜂拥而至,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快速变化,智能手机产业链重整已初露端倪。

  配件商大迁徒

  充电器、屏幕贴膜、移动电源、蓝牙耳机、SIM 剪卡钳等,这些苹果相关配件产业市场价值目前已经高达千亿元,这不仅包括苹果授权的配件市场,还包括庞大的“山寨机”配件业。

  “iPhone5发布之后,尽管大家都觉得缺乏惊喜,但新品发布还是会带动相关配件业的增长。”苹果授权的中国大陆第一家配套产品制造商深圳市哈里通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郑良霄表示。2010年之前,哈里通90%的配套产品是关于苹果的。

  作为授权商,哈里通已经取得了苹果所给的一些技术资料,但生产还要等待iPhone5上市。据郑良霄介绍,不同于以往iPhone手机,iPhone5采用了新的接口技术,这种接口的技术含量较高,门槛较高,一般小公司做不出来。即使能够破解也需要等几个月至半年左右,非授权厂商早已失去了占领市场的最佳时机。

  据悉,苹果公司对其授权配件厂商通过MFi项目进行认证许可。加入该项目,就能够得到硬件元件、文档、 Made for AirPlay 标志使用权和官方技术支持。最关键的一点是,加入MFi项目才有资格从苹果指定供应商购买生产iPhone 5新接口所需的芯片,没有这个芯片的配件将无法使用。

  新接口的使用将使授权配件商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这势必会对“山寨”配件产业造成一定影响。哈里通已经向苹果指定供应商采购了接口芯片,1个月内,适配iPhone 5的移动电源、连接线等配件就能面世。但加入MFi项目不但需要满足苹果的各项苛刻条件,还要缴纳不菲的初始费用,而且每售出一个配件,苹果还会收取20%至25%的分成。经不完全统计,中国地区的授权配件商仅有10家左右。

  由于iPhone5技术门槛较高,业内人士认为,山寨苹果机配件业将遭受重创。但广州赛华电子一位陈姓负责人则不这么认为,随着三星、HTC等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iPhone手机难以再现昔日辉煌,当前配件业正在转型,一方面是从苹果转向三星、联想等其他智能手机,另一方面,配件业正从低端配件向具有技术含量的高端配件转型。

  就连拥有授权的哈里通也开始从苹果转向其他智能机。哈里通公司在2010年之后,逐渐加大安卓(Andriod)智能机的配件生产,包括三星、联想等智能手机品牌,目前,非苹果手机约占其总业务的30%。

  电子元器件弃三星亲台企

  电子制造领域专业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 预计苹果今年将购买280 亿美元半导体产品,已经成为全球半导体的主要采购商。自iPhone5发布之后,电子元器件产业一片利好,国内外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纷纷飘红。比如生产智能手机硬件产品的环旭电子(601231.SH)涨幅超过6%,该股8月以来涨幅约25%。一般来说,iPhone手机核心元器件主要有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屏幕等,还包括电源、集成电路等。

  2012年1月14日,苹果公司公布了覆盖达97%采购额的156家供应商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共涉及中国大陆8家公司。这8家公司包括A股中的安洁科技(002635.SZ)、环旭电子、比亚迪(002594.SZ);香港上市但总部在大陆的瑞声科技(2018.HK);尚未上市的昆山长运、天津力神、蓝思科技、苏州面板电子。其中,安洁科技、环旭电子、比亚迪这三家上市公司是苹果的直接供货商。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对产业链而言,iPhone5整机量产虽然从8月推迟到9月,但7月开始上游元器件厂商已经进入布货周期,三季度业绩将开始受益,虽然歌尔声学(002241.SZ)、大华股份(002236.SZ)、海康威视(002415.SZ)并非苹果直接供货商,但其产品在苹果产品中有所应用或间接相关,因此维持对三家公司的 “推荐”评级。

  虽然A股上市公司参与到苹果产业链中的并不少,但是大陆整体在苹果中的利润占比很小。据华泰联合证券的研究,其对iPhone 的利润在各国家、地区公司间的分配作出分析,苹果占据58.5% 的利润,韩国公司、美国其他公司分别占据4.7%、2.4%的利润,而中国大陆公司只占了1.8%。据苹果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苹果的整体利润为259.2亿美元,按照中国大陆公司分配利润占比约2%来计算的话,中国大陆公司每年从苹果整体产业链中分得的利润约为5.18亿美元。

  显然,作为最大半导体供应商的三星,再难以与苹果保持亲密关系,因为苹果已经把三星作为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来对待。这从iPhone5在核心零部件的采购中就可见一斑。消息人士表示,苹果在iPhone5的采购中换掉大部分三星生产的零部件,将原本由三星供货的快闪记忆体和DRAM等储存芯片的供货商换成了SK海力士、日本尔必达和东芝等公司,并把LCD供货商换成了LG Display和日本Display。据悉,在首批供货商中,电池供货商为国内的ATL与日本三洋,三星并未接到订单。

  与此相反,部分台湾企业正在苹果电子元器件业务中发挥关键作用。业内人士表示,在苹果的供应商名单上,订单增多的企业很多都是台系企业。鸿海将在明年开始对苹果提供面板、电池、镜头模块、声控、软板、机壳等关键零组件,以苹果iPhone、iPad为例,届时鸿海占苹果的销货成本比重,也将从2012年的10%跳升至50%。郭台铭可能正在替苹果整合供应链,以便将关键零组件订单从三星逐步逐出。

  运营商明争暗斗背后

  运营商关于iPhone 5的明争暗斗仍在持续。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均与苹果iPhone 5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移动尽管积极争取,但限于iPhone 5还未解决TD-LTE芯片问题,已明确表示,近期不会引入。

  为了迅速清货,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先后于9月14日、9月19日全线下调iPhone系列手机零售价格,包括IPhone 4、IPhone 4S等,最大降幅超过2000元。

  电信业人士表示:“不同于以往iPhone手机,运营商对SIM卡的支持态度对iPhone 5在国内的销售非常关键。”由于iPhone 5使用了比上一代iPhone 4S更小、更薄的Nano-SIM卡。用户无论用普通SIM卡或micro-SIM卡,一般情况下都不能剪成Nano-SIM卡,即使剪出来也无法使用。这必须要运营商提前做好相关配套工作,比如为iPhone 5量身定制专用的Nano-SIM卡。

  三家运营商目前纷纷表示,已经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据中国联通内部人士透露,中国联通为iPhone 5准备的Nano-SIM卡在内部被称作“USIM卡2”,已经在开始向各省公司铺货。

  “中国联通四川省分公司产品创新部总经理李正”的微博注册用户在9月14日发出专用的Nano-SIM卡照片,并称已经到货。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李刚在9月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联通引入iPhone5还要看工信部入网许可、以及无线电管理局入网审批,按照之前惯例,如果顺利的话,联通3个月内就会将iPhone5正式引入中国。

  中国电信表示,将尽快提供换卡服务,预计年内发售没有什么问题。湖北移动透露,湖北移动将于月底在武汉市部分营业厅推出Nano-SIM卡;北京移动也称,预计9月底可为iPhone 5用户提供换卡服务。

  尽管态度积极,但在运营商明争暗斗的背后是运营商对iPhone 5价值的重新考量。据赛迪顾问郝建营博士表示,一个Nano-SIM卡的成本大约10元,这无疑会加大运营商引入iPhone 5的成本,比如,100万的iPhone 5用户,仅Nano-SIM卡的投入约1000万元,这对于当前效益普遍不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不啻为一笔巨大投资;再加上话费补贴等,运营商引入iPhone 5的投入收益比值得重新评估。而且,随着三星、联想、华为、中兴、小米手机等智能手机品牌的崛起,运营商的可选择空间加大,这必然也会影响到运营商对iPhone 5的重视程度。未来,国内运营商不会再像之前一样跟着苹果的指挥棒转。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联通累计净增3G用户1751万户,3G用户总数达5753万户;中国电信上半年3G用户净增1467万户,总数达5096万户;中国移动上半年3G用户净增1587万户,总数超过6700万户。

  尽管依靠iPhone的人气,联通和电信的3G用户和营收增长迅猛,但与此同时,为促进用户量增长而向用户提供的话费套餐中手机话费补贴费用也居高不下。联通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11年的手机话费补贴为131亿元,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去年的相关补贴分别为172亿元和156亿元,巨额的补贴拉低了运营商的盈利。

  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透露,将会改变以往只追求用户数量的策略,日后会更注重盈利表现,并将通过减低手机补贴来提升利润。此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已经下调了终端补贴的力度。

  iPhone5 “爱疯”依旧 iPhone 6何去何从

  刘敏

  一年一度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依旧在美国掀起疯狂的热潮。持续半年的iPhone 5资料泄露和对其创新不足的批评,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到iPhone5火爆的销售。据苹果官方数据,iPhone5在预售开始24小时内已经收到超过200 万部的订单,两倍于去年同期iPhone4S预售量。庞大的访问量甚至让苹果官网一度瘫痪,预订者们面对苹果“我们会回来(We'll be back)”口号焦虑不已。

  与线上预售的火爆相比,9月21日开始的零售也显现出了疯狂的端倪。在纽约第五大道苹果旗舰店,从iPhone5发售前一周就已经开始有果粉排 队。美国各地的苹果零售店也都在纷纷为即将出现的购买狂潮做准备。笔者走访了住处附近的一家苹果零售店。员工迈克告诉笔者,已经有不少果粉们电话询问 iPhone5的到货情况,周五零售店里一定会如往年一样人满为患。

  70岁的保罗是笔者的同事,一个资深的铁杆苹果粉丝,拥有几乎所有的苹果产品。他的家就如一个苹果产品的展览馆。他说,无论苹果推出任何产品他 都会第一时间去购买,iPhone5自然也不例外。 而同样是铁杆果粉的尼尔表示,他依旧会毫不犹豫地购买iPhone5,“虽然我对深爱的苹果公司感到一丝失望。我购买了自从1979年Apple II Plus推出以来的所有苹果产品。现在我有两个iPad,两个AirBook 和一个iMac与很多旧款的iPod。但这次我依然会买iPhone5,我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人们习惯了iPhone横空出世后每一代带来的进步和喜悦,多点触摸到无线扩展,移动游戏平台到高清屏幕,人们对iPhone5充满期待,因为 iPhone的革新总是能超越人们的期待,带来让人心动的惊喜。而这一次,iPhone5满足了人们期望,却也禁锢于期望。根据参与苹果现场发布会的诸多 网络和平面媒体第一时间发布的试玩报告,iPhone5具备更加靓丽纤长的屏幕,轻薄却坚实牢靠的机身,快捷的A6处理器以及更强的续航能力。毋庸置疑 iPhone 5是苹果公司推出iPhone系列以来变革最大的一代产品,但是当如此显著的改变超越不了“更大、更轻、更薄、更快”的一般模式时,即便是如尼尔这样的铁 杆果粉们也会感到失望。相反,谷歌公司倾注了大量努力实施的“眼镜项目”(Project Glass),即把智能手机上信息在类似镜片的微小屏幕上呈现眼前,让人们更加期待和向往。

  除了技术创新的乏力,苹果也不得不承受智能手机市场的日趋激烈的竞争。在三星Galaxy SⅢ推出时,笔者的不少朋友都被这款强大的4G智能手机深深吸引。笔者的手机运营商Verizon也不遗余力地通过媒体广告和短信推广Galaxy SⅢ的合约。而根据专业市场研究机构IDC近期的报告,三星仅凭借3个月内Galaxy SⅢ超过2000万部的销售已经占据了世界范围内智能手机市场32.6%的份额,而去年仅仅只有17%,苹果手机则从18.8% 降至了16.9%。近期苹果对于三星高达10亿美元的索赔诉讼也折射出了苹果对市场份额缩减的担忧。

  如今iPhone5无疑会为苹果挽回失去的市场,乐观的市场分析已经做出了9月超过1000万部的销售估计。美联储前理事瓦尔许甚至在批评美联 储第3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并非良策时,调侃iPhone5的推出对于美国实体经济的作用都较QE3更为有效。然而,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指 出,基于手机更新换代的利润增长并不是扭转经济的重要因素。而苹果积累的大量现金也只能稳健投资于国债,无法返回实体经济刺激增长。

  姑且不论iPhone5能否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苹果从未如此强大。”苹果CEO库克说,现在从市值和资产负债表上看来确实这样,然而从 iPhone5折射出式微的产品革新,已经让它曾经的强大悄然褪色。iPhone5摘下面纱后,人们对于iPhone6遐想的轮回也又一次开始。然 而,iPhone5是否是苹果最后的辉煌,iPhone6能否超越人们的期望,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比iPhone6本身更令人期待。

责任编辑:陶文冬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