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合肥晚报】科创“合肥板块” 缘何强势崛起?

   2021-08-17 合肥晚报A03版
40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多年来,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多年来,合肥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技术、人才、资本加速向企业集聚。今年,合肥获批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有望突破4200户。目前,全市已累计12家企业科创板上市,居省会城市第2位。

【“奇迹”背后有“常态”支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反映一个地方科技企业质量的重要指标。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截至去年底,全市获批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328户,今年有望突破4200户;今年上半年,全市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494户,同比增长75.9%,目前又已推荐1963户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87.5%。

数量多、增速快,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合肥茁壮成长,不少企业的创业之路甚至被看作“奇迹”。

两名普通的“90后”大学生韩东成、范超,怀揣“空中成像”之梦,白手起家在肥创业,如今,他们创办的东超科技已研发出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产品在多个城市的医院、地铁等场所广泛应用且远销海外,公司市场估值达数亿元。2019年,韩东成入选福布斯中国2019年度30岁以下精英榜单……这一切,仅用了5年时间。

为帮助不会打字的父亲轻松上网,“80后”冯海洪想,“要是做一款智能语音鼠标就好了。”于是,一名毫无创业经验的IT男从一份简单的PPT开始,踏上了在肥“追梦”之旅。如今,由他创办的咪鼠科技针对百姓需求,创造出一系列“聪明的”计算机交互外设,去年,这家公司已拥有超100名员工,企业净利润达6000万以上……这一切,也仅用时5年。

是“奇迹”,也并非奇迹。

创业之初,韩东成和范超因初始资金不足,差点就破产。

但努力,从不会“破产”。合肥市关注到了这两个有好技术、好初心、好前景的小伙子,在企业困难之时,及时给予了他们800万元的天使投资。“这对于当时我们这种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创业者来说,就是一针‘强心剂’。”天使投资这场“及时雨”让他们的“空中成像”技术顺利实现转化。此后,东超科技又历经省内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两轮融资,2019年下半年产品上市,当年就实现了3300万元销售额。

冯海洪的“智能语音鼠标”初衷,曾让不少人觉得“没谱”,但合肥看中了。在公司初期面临着技术、生产、市场等诸多难题时,合肥在资金、用地、人才、渠道等多个方面又一次次伸出援手。

“合肥不是赌博,是拼搏,不是风投,是产投。”

几乎每一位在肥的创新创业者都对这句话有着切身体会。在合肥,创新企业一直都是“掌上明珠”,一切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保障,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目前,合肥3328户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税款达26.28亿元。”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表示。

【“链”式发展,合力创新】

“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以集群之势推进,是合肥的创新企业、新兴产业的发展特色。

去年6月,合肥市的领导们多了一个新身份:产业链链长。在该月启动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中,合肥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12条重点产业链,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以此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让企业“串珠成链”。

“‘链长制’的推行,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困难。”合肥新型显示企业合肥福纳科技联合创始人向超宇表示,“链长制”启动以后,公司所在的“量子点发光材料显示应用”产业链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多方力量,实现政、产、学、研、金的有机结合,更快地营造出了适合显示产业自适应发展的良好生态,促进量子点显示技术在新型显示基地扎根、成长。”

今年3月,国家工信部发布“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公示”,由“中国声谷”打造的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上榜,成为全省唯一。

致力于三维机器视觉和全栈产品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卢深视”于2015年“入驻”中国声谷,如今,他们的产品已广泛应用在智慧家居、金融支付、轨道交通等领域。“三维视觉是计算机视觉发展的一个趋势。”该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朱海涛告诉记者,三维视觉识别能做到许多二维视觉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情。

“它会更安全、更精准。比如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刷脸’时需要做出眨眼、张嘴、摇头的动作,这就是二维视觉识别为了解决安全性问题需要大家做的配合。但由于三维视觉能得到整个空间立体尺寸信息,把整个物理世界还原出来,因此,这项技术广泛应用后,无需人为配合,‘一扫’就能判断准确的结果,照片、面具都很难‘欺骗’机器。”

朱海涛是河北人,2011年他从中国科大博士毕业,在许多城市做了调研后,他和伙伴仍决定将公司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放在中国声谷。“从技术更迭一直到实现产业化,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但声谷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一批行业专业人才和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在这里,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能更好更快发展。”朱海涛说,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高新区、中国声谷从政策、办公环境、人员招聘、市场资源对接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极大支持。“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能完全投入到研发生产中去。”

这些年来,随着讯飞、华米科技、安徽推想科技,以及龙芯中科、海康威视、四维图新、百信等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相继入驻,目前,中国声谷已初步形成“基础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链。2020年,中国声谷成功实现“双千目标”,入驻企业达1024户、营业收入达1060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国声谷新增入园企业159 户,入驻企业总数达1183 户,营收同比增长36%。未来,声谷还将持续加快培育一批巨型企业,发挥产业集中效应,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

【全方位扶持,“合肥板块”崛起】

2019年6月,科创板正式开板,此后,在该板块,刮起阵阵“合肥科技风”。

去年7月3日,位于合肥的安徽皖仪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鸣锣上市,成为安徽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6天之后,科大国盾在科创板上市,成为我国量子通信领域首家A股上市企业;此后,合肥科威尔、会通新材料等公司接连登录科创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12家企业科创板上市,居省会城市第2位。

多年来累积的雄厚创新实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无疑是这股“合肥科技风”的最大动力,此外,对于企业科创板的上市的支持和服务也尤为关键。

为引导推动本土企业上市,2019年,合肥专门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和首期规模4亿元的国耀科创基金,专项解决市场化股权基金对成长期科创型企业价值识别不准和长期投入不足等问题,通过借力金融资本和产业链资源,扶持科创型企业快速成长,推动其尽快达到上市标准。

同时,合肥出台专项奖补政策,缓解企业上市带来的资金压力。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合肥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科创板成功上市企业再追加奖励200万元,奖补力度居全国前列。目前,合肥市企业成功上市可获省、市、县三级财政奖励不低于1000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上市成本。

除了资金支持,在专业服务上,为加强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优选培育,合肥充分发挥社会融资主渠道作用,实行“名单制”动态分类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合肥高新区,建立了科创板后备资源企业分层清单,以及科创板重点后备企业库。

同时,合肥高新区实施“一企一策”,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及时传递资本市场改革的最新政策,引导企业把握政策窗口。合肥高新区还争取了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安徽基地落户,与上海交易所、安徽证监局互派干部挂职交流,选派干部赴深圳证券交易所学习交流,提升与沪、深交易所的战略伙伴关系。此外,由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主办的安徽科创专板,也在打造成为上交所科创板的“孵化器”,通过筛选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到省科创板挂牌、融资、培育,充实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资源。(记者 刘畅 司晨/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