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下一代架构基金会成立 致力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未来开源生态

   2021-11-03 光明网
40
核心提示:  当地时间11月2日,Linux 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 于加利福利亚举办的 Linux 基金会会员峰会(The Lin

  当地时间11月2日,Linux 基金会执行董事Jim Zemlin 于加利福利亚举办的 Linux 基金会会员峰会(The Linux Foundation Member Summit)上宣布,Linux 基金会正式成立 NextArch Foundation下一代架构基金会——该基金会将致力于在异构基础设施和多云场景下的构建下一代技术架构,并发展适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开源生态。共计40余家企业或单位联合参与了该基金会的筹建工作,并作为首批共建和支持单位加入。

  随着云原生、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各个智慧行业下的广泛应用,企业对新技术的治理需求愈发强烈。此外,他们还需要更丰富的行业方案、集成方案、软硬一体化架构等来解决规模化、商业化等问题,但目前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开源生态来应对。

  据介绍,NextArch Foundation下一代架构基金会诞生将通过聚集Linux 基金会、TARS基金会的上、下游技术资源,聚合全球 IT 公司、开源原生企业等多维资源,解决异构等场景下框架协议间兼容难度大、组件使用门槛高等问题,以满足企业对未来新业务和新场景的需求。

  近年来,“新一代”或“下一代”式名词在技术演进的场景下得到不断衍生。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新的技术架构、数据存储、异构硬件、研发效能、网络通信、音视频等。随着全球技术发展进一步加快,几乎每三年就有新的概念走向成熟,技术栈也随之发生变更。

  因此,开发者需要付出大量的学习成本,在众多的工具和解决方案中找到最适合自身开发需求的工具。例如,在今年 8 月 Forrester 的一项关于云原生开发者洞察研究显示,在超过 400 位受访者中,72% 的反馈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需要他们掌握更多的业务与行业知识,66% 表示企业技术架构的变化驱动他们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技能。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信息技术架构的敏捷化程度不够,缺乏自有的技术开发能力,无法满足数字化转型要求快速响应业务需求。这可以从麦肯锡在今年发起的这项对数字化战略的调研结果中可见。

  面向“下一代架构”的发展需要,企业在技术层面、行业层面以及促进商业化落地层面上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和挑战:企业通过自动化工具助力研发效能提升过程中,存在异构、多云环境下多组件兼容难、不同框架协议间互通难、缺乏便捷或统一的多云管理工具等问题;各个行业在开源、融合、适配、生态、技术短板等方面面临多样化挑战,传统行业向“智慧化”、“智能化”维度升级再造面临转型跨度大、难度大的困境;在促进商业化落地时,存在技术架构如何与商业结合,体现商业应用潜力的难题,以及如何依托新技术架构或技术的重新改造,赋能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等问题。

  而“下一代架构”将充分利用自动化开发工具、面向新一代架构设计的解决方案开发流程等,以增强研发团队的效率,降低其学习成本和管理成本。企业也将获得易于使用且高效低成本的工具,来解决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产品化和商业化问题。

  面向广泛的技术和行业,NextArch Foundation 下一代架构基金会将重点关注 CI/CD、云、容器及虚拟化、数据及分析、DevOps、IoT、网络通信及边缘计算、开放硬件、存储、Web和应用开发等技术的演进、应用和商业化,以及车联网、游戏、医疗、娱乐、零售、通信等不同行业的新应用方案、一体化解决方案。

  例如在通信领域,为满足未来 6G 更加丰富的业务应用以及极致的性能需求,NextArch Foundation 下一代架构基金会将在探索新型网络架构的基础上,致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在硬件领域,解决开源领域用户少、贡献者少以及框架结构不清晰而导致开源社区规模受限的问题;在大数据领域,建设统一支持 OLTP 和 OLAP 的数据库,降低企业维护不同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围绕下一代数据存储技术,构建一套稳定、高效、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的数据存储系统等。

  对于下一代架构基金会目前所聚焦的新技术、新领域,Linux 基金会高级副总裁兼项目总经理 Mike Dolan 表示,“NextArch 基金会深刻地了解到,解决当前这个时代最大的技术挑战,是建立开放的开源生态系统,并促进生态链上企业间的合作。这是一项具有重大使命的工作,只能在开源社区中完成。Linux 基金会很高兴能支持这个社区的发展,并为其构建生态系统提供可参考的开放治理实践。”(永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