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印发实施。
29日,记者从福建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福建省提出要以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为着力点,以加快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为核心任务,以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大攻关为主导路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福建省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柱。
重点聚焦七大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
“十三五”期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6000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时期“倍增”目标,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7.6个百分点。
《规划》提出,到2025年,福建省将力争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3%。
着眼于实现这一目标,福建省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七大重点领域,前瞻布局量子信息、6G、区块链、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科技等未来产业。
《规划》还创新性地提出实施“个十百千万”重点工程,作为“十四五”期间推动产业提升的重要抓手——“个”即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平台。重点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厦门科学城、产业创新带和创新协作圈、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
“十”即推动10个以上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推动4个国家级集群和一批省级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形成10个以上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个以上500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百”即打造百个以上细分领域龙头引领企业。加快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强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推动百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千”即培育千家“专精特新”企业。全力培育单项冠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力争到2025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
“万”即实施万亿产业投资促进工程。重点推动500个以上、总投资1万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着力填补创新短板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其中,宁德时代牵头组建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18年成功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是我省20年来获批的第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光电信息、能源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器件等4家省创新实验室启动建设。
目前,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累计达25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0家、企业技术中心648家,省级产业协同创新院21家。
“要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就要进一步突出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省发改委高技术处二级调研员张军表示。
针对创新能力不足,《规划》提出以产业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强化全省战略科技力量的布局,以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和厦门科学城建设为“双核”,加快福州、厦门优势资源外溢和国内外创新资源导入,形成我省产业创新带和创新协作圈。
其中,作为“双核”之一的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将整合福州高新区、福州大学城及周边区域人才、科研、产业等要素,打造宜学、宜研、宜业、宜居、宜游的高品质科技新城;另一“核心”——厦门科学城将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新物种企业培育基地、未来产业园区,集聚高端人才、科技金融服务链条等创新要素,塑造绿色低碳的未来智慧城市。
《规划》还着眼于布局建设高水平平台载体。
“‘十四五’期间,福建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特别是填补产业链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领域,设立一批省级创新平台,同时储备、培育一批国家级平台预备队,打造创新资源更加集聚、布局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链上下游更加协同的创新平台体系。同时,组织具有领先技术、拥有独门绝技的创新平台开展‘揭榜挂帅’‘军令状’等重大项目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张军介绍说。
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将是创新资源重点布局的三大领域。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把数字福建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重点发展5G、卫星应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下一代信息网络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新兴软件等信息技术服务,并在未来产业中谋划布局量子信息、6G、类脑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前沿。围绕加快建设“海上福建”,福建省将大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装备、海洋环保等海洋高新产业,并在未来产业中布局一批深海科技研究方向,优化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推动科技兴海。围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争取突破能源高效与梯级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优质企业培育工作,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度培养,加快培育发展以“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为代表的制造业优质企业。截至2020年,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7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企业2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7家(居全国第六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
省工信厅产业协调处处长杨鹏飞表示,“十四五”期间,福建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突出强龙头、强配套、强融合,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主要包含三个层面——
实施细分领域龙头引领工程。着力做优做强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壮大一批龙头培育企业,策划引进一批新的龙头企业,尤其是支持龙头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开展兼并重组,整合品牌资源和创新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若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
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推进企业从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单项冠军企业的梯次升级;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制造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等。
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供销配套、大中小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联合中小企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鼓励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开放资源,开展供应链配套对接等。
此外,《规划》还提出,围绕“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布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对接,发挥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闽台(南靖)精密机械产业园、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等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两岸技术、项目、人才深入交流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