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重磅!珠海高新区推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 科技创新新政

   2021-11-11 珠海高新区
44
核心提示:为集聚创新资源,打造湾区最优发展环境,围绕“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做强做优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主导

为集聚创新资源,打造湾区最优发展环境,围绕“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做强做优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3月12日,高新区举行政策新闻发布会。

会上分别对新印发的《珠海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珠海高新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珠海高新区促进科技创新扶持办法(修订)》政策进行解读,并就媒体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建海,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静华出席新闻发布会。南方日报、珠海特区报、珠海电视台等6家新闻媒体代表,以及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孵化器、相关企业代表共160多人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陈建海表示

高新区重磅出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以及科技创新政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着力建设珠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引擎、主阵地、主战场,奋力打造珠海科创教育中心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优化高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集中资源推动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珠海市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贡献高新力量的关键一步。

过去一年

高新区共拨付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产业和科技创新奖

补贴资金超1.6亿元

惠及400余家单位和个人

在政策扶持下,高新区创新主体日益壮大,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并屡获殊荣:

司迈科技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全志科技荣获“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奖;

健帆生物发明专利获评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光库科技宇航级器件助力“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探月;

通桥医疗取栓支架成功解决了国产研发领域“卡脖子”的技术问题。

目前,高新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科技创新资源统筹、协调联动不足,基础研究能力整体偏弱,产业技术支撑不强,主导产业规模偏小,新兴产业尚在培育成长期等问题,需要以更实举措服务企业发展,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努力做到生产要素向产业集聚、优惠政策向产业倾斜、人才资源向产业汇聚,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制定出台新政策,是高新区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区域禀赋,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新思路的重要举措。三大科技产业政策是对原政策的精准性、导向性和奖补力度上进行新一轮的完善,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推动产业综合竞争力,建成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同时,重点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科学引导产业优化升级。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接下来,高新区将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成为高新区乃至珠海市的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新闻发布会记者问答

问题1:

在科技创新政策中,此次修订中重要调整的方面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调整?背景是什么?

回答:

此次印发的科技创新政策,是对我区原科技创新政策和协同创新政策的的修订和整合,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调整:

一是继续加大高企培育力度,推进高企树标提质。比如对高企首次认定奖励由原先最高20万元提高至最高30万元;对高企重新认定奖励由原先10万元提高至20万元;对标杆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范围由50强扩大至100强。

二是着眼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比如对企业研发机构奖励方式由补差额改为定额奖励,企业按梯度完成市级、省级、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可获得的奖励由原先的200万元提高至580万元。

三是着眼充分利用好高校资源,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难题。我区现拥有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师大珠海校区、北理工珠海学院、UIC等4所高校,同时澳门科技大学将在我区设立研究生院。

在新政策中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如鼓励企业向非关联高校购买服务,经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后,按合同实际发生额的10%予以补贴;支持科研人员在高校和企业间双向流动,相关科研人员可享受我区人才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省科技特派员和产教融合相关工作,对纳入省支持范围的企业给予配套资助。

问题2:

在生物医药和芯片产业政策领域,最大的亮点内容是什么?

回答:

两大产业政策领域,最大的共性亮点是人才引育政策。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集聚更多的高端产业人才,是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使命担当。目前区内产业人才紧缺,为实现产业规划和行动计划提到的人才发展目标,我们这次在两大产业政策中首次编制了产业人才目录,并以目录为指引,建立产业人才库,构建引才、留才和育才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加大对产业紧缺人才的补贴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入库人才给予最高80万元的生活补贴;支持产教融合,对符合条件的辖区高校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学科建设资助支持;为全面提升人才服务,对人才发放“珠高特色产业人才卡”,解决人才子女教育、就医等方面的棘手问题。

问题3:

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高新的政策有哪些优势?

回答:

纵观全省各地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最大的优势当属聚焦引进培育产业紧缺人才,首次编制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目录,建立产业人才库,出台一系列的产业人才支持政策,并且对辖区高校设立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相关专业给予学科建设资助,推动本地人才输送。

通过横向对比广州、深圳两个重点城市的产业政策,我区新产业政策还有以下四个突出优势:

一是为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鼓励企业参加行业大赛,对获评赛迪研究院、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奖项的集成电路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对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三等奖及以上的生物医药项目,待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后,给予100万元的创业奖励。二是结合区内中小企业较多的特点,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规上企业对其营业收入增长额给予1%的奖励;对首次取得新药证书或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次年起三年内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分别按年销售收入的5%、4%、3%予以奖励。此举有助于推动我区中小型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壮大生产规模。

三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对区内交互采购的集成电路企业给予采购补贴,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四是我区积极鼓励研发创新,对医疗器械企业取得临床试验批件便予以支持,把奖补时间前置,大大缓解企业在研发阶段资金紧张的问题。

问题4:

经过一年多发展,目前高新区生物医药和芯片产业现状如何(现状、优势和难点)?除了政策扶持外,助推产业发展有没有其他重要举措?

回答:

现状和优势:

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培育和深耕,已逐步形成“应用引导,设计牵头,兼顾材料、制造和封装逐步完善”的新格局,培育了全志科技、炬芯科技、英集芯等知名企业,产品涵盖蓝牙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存储芯片、SoC和消费电子芯片等方面,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集成电路聚集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形成血液净化、基因重组药物、生命监护、医学影像、体外诊断试剂、植介入医疗器械等六大特色产品门类,聚集了健帆生物、亿胜生物、宝莱特等知名企业,拥有国际水平的血液净化设备、基因药物、数字化X射线系统、CT球管等产品。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4.89亿元,同比增长23.2%。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2.38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超20%。

难点:

行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端专业人才匮乏;科研投入不够,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健全;产业内部结构和产业链有待完善,产业专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行业内部信息交流亟需加强等问题。

举措:

2020年高新区提出产业发展“五个一”模式:即一个产业规划、一个产业政策、一个产业基金、一个产业园区、一个产业办公室。为助推产业发展,除了刚出台的产业政策,目前两大产业发展办公室均已成立,并已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孵化基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举办行业高端论坛及研讨会,通过主动作为,积极做大做强两大产业。

问题5:

目前人才政策方面,珠海市已出台“英才计划”,高新区也出台了“凤凰计划”,为何还要在政策中编制产业人才目录,出台产业人才扶持政策?

回答:

珠海市“英才计划”在高层次人才、博士博士后、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等领军人才方面给予了重大支持,高新区“凤凰计划”也结合区内人才情况,对全区的产业人才进行普惠性的扶持。

当前,培育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是加快建设“3+X”新兴产业高地的必由之路。通过与企业的多次调查走访、研究座谈中了解到,高新区产业人才队伍中最急需紧缺的是中层骨干人才,而这类人才在市区普适性的人才政策中没有更突出和具体的扶持方向。

为了更好的引进、培育和留住这类人才,加快我区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的建设,现首次编制产业人才目录,建立产业人才库,加大对产业紧缺人才的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与市区人才政策进行错位衔接,构建从产业金字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

问题6:

好政策关键是要落实好,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政策落实?

回答:

对于如何扩大政策知晓度,使政策用好、用实是我们政策制定部门最关切的问题。当前,通过新闻发布会,让各大媒体大力宣传我区科技产业政策,辐射全省乃至全国,不仅有利于推进招商引资,还能扩大区内企业对于政策的知晓度。接下来,我局将在以下两方面做好政策的落实。

一是抓好政策宣传。通过“线上+线下”推广宣传的模式,通过报、刊、网、台等途径,采取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到区内各园区中心和孵化器等进行政策宣讲,用口语化、通俗化、浅显直白的语言进行政策输出。

二是落实精准资助。两大产业政策的实施期将从2021年开始实施,后续将尽快对政策条款制定相应的申报指南或操作规程,每年足额安排财政资金预算,尽快发布具体的项目申报条件、要求、受理时间、方式、程序、资金支持标准等申报指南,并加大宣传,力争不落下任何一个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或个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