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助力 贴心呵护高原官兵

   2021-11-11 西藏日报
42
核心提示:—西藏军区开展边防精准保障工作回眸在蚂蟥、蜈蚣、蜜蜂、蟒蛇、蝎子毒虫肆虐的墨脱,当地驻军官兵怎么也想

—西藏军区开展边防精准保障工作回眸

在蚂蟥、蜈蚣、蜜蜂、蟒蛇、蝎子毒虫肆虐的墨脱,当地驻军官兵怎么也想不到,上级不仅专门为他们采购适用于热带雨林的急救包,还调用无人机空投各种药品和物资。

区域特供,只是高原精准保障的一个缩影。打开这扇供给之窗,陆军后勤变化尽收眼底: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后勤建设蒸蒸日上,从解决官兵冷暖向深度保打赢跨越,如缕缕春风吹遍祖国雄关。

确立“后勤不后”指导思想——

贴心服务,聚焦边防官兵

脚步在深山,思想在云端。回望进军高原、解放西藏、保卫边疆的峥嵘岁月,西藏军区抓后勤保障总是先行一步、站上高位。各级牢固确立强军先强后勤的思想,把热情服务一次次送到边防,边防保障供给工作一次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地科研机构扭住边防高寒环境保障需求攻关,研究出一批特色新型巡逻被装。西藏军区保障部采取“上级配发+军地协作开发+自主创新”相结合方式,因地制宜打造后勤保障“高原版”,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服务高原边防官兵。

野外驻训场,某应急兵站举办“赞颂新成就、走进新时代”主题文艺节目汇演之余,一档“沙场被装秀”文艺节目上演——

“首先展示的是充电背心。这款背心又轻又薄,保暖效果很好。”军区保障部助理员王怀宽介绍,背心口袋有插线接头,有微型电池,可以随时充电随时穿用,从而破解了传统被装无法预热、难以恒温的难题。

接着,他们展示了含保暖服、充电护膝、保暖睡袋和多功能电池组的“被装加热组件”,含单兵急救包、战位急救包、战斗救生急救包、卫生员背囊和军医背囊的“新型战救包组件”,以及由新型防弹头盔、防寒被装、野战被服洗涤箱组等24件套组成的“新型防护被装”。

这些组合被装采用了轻型材料,更加轻巧便携,还能满足高原寒区作战需求。

现代新技术的“新”与“特”、“护”与“战”,将战斗勤务与高原保障之需有机结合起来。军区保障部领导认为,在过去“深挖洞、广积粮”的备战思想影响下,出现后勤保障粗放问题,导致急需物资供不上、老旧物资用不上,情有可原;迈入信息化时代,后勤保障必须坚持以作战保障为核心、以日常保障为中心、以专供保障为重心,优化资源投向投量,采购供应按需而备。

过去,高原被装保障多在平原基础上加层、加厚。如今,巡逻被装有了“高原版”,满足不同地域、不同任务需求的精确化保障渐成现实。

立起“备战先用”鲜明导向——

一线优先,助力练兵备战

军区保障部总结多年服务基层经验后感到,物资采购一旦吃了“大锅饭”,就会失去保障的“精准度”,必须区别对待、因地因哨而异,让所有热切期盼都得到温暖回应。为此,他们推行“一哨一案”保障模式,实行基层“点菜”、机关“备料”,推动物资采购供应向精确化发展。

军区保障部物资供应处、采购办等职能部门人员“脱鞋下田”,对各单位物资消耗、需要筹措补充的数量调研论证,用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点位需求制订个性化采购清单,并将信息实时反馈给资源数据库的供应商,使其有充足时间组织生产调配。仅今年一季度,他们就走遍西藏军区所有边防点位,准确掌握存量与缺口、急需与常用,逐哨拿出供应清单,单独立项、随缺随补。

去年年底,新型保暖被装陆续研发成功,既有大部分成品,亦有小部分样品,种类多但数量不一。这些物资运抵高原该如何发放?按照往常,多是满足“近水楼台”,由直属分队试穿,等配齐再辐射开来。此次则大不相同,分配数量多的被装,直接下发部队,且配发对象非常明确:雪山风口的哨所官兵和高寒训练的驻训部队。“我们就是要确立一线优先、备战先用的鲜明导向。”军区保障部领导介绍,一些战术手套、新型防弹头盔、防弹携行背心等也优先配发到部队,使其更好地助力训练备战。

“物资供应紧跟中心,服务备战打仗。”军区将采购重心聚焦备战打仗靶心,把经费花在“刀刃”上。今年以来,他们加大对一线任务部队、常态驻训单位、战备执勤分队的保障力度,抓紧采购训练常用、备战急需的物资予以配发,并对战备物资实行箱组化、模块化管理,方便任务分队官兵闻令即出、快速到位。某部在任务推进中出现物资缺口,相关部门急事先办,很快将战术手套、护膝护肘等物品优先配发到位,保障官兵放开手脚训练。

为抓好物资采购“下篇文章”,军区推行直达配送、立体输送、片区联储等快捷供应措施,由物流企业上门服务。他们还搭建以指挥通信网、情报获取链、信息共享链、数据传输链、军事物流链为主体的后勤指挥体系,建立融合野战视频监控系统、仓库储存管理系统等,各种信息一目了然,保障资源实时可知,保障行动对接战场。

追求“轻车简从”供给效能——

科技推动,保障如虎添翼

我军后勤科研碾过的历史车辙,每一串辉煌印痕都是供给变迁的有力见证。从“笨重臃肿”到“轻车简从”,这些变化紧系战斗力、暖彻官兵心,让高原部队可以从容纵兵生疏地域,及时消除打仗盲区。

5000米、5500米、6000米……盛夏,某旅侦察尖兵不断向雪海云天挺进,占领未来高寒山地作战制高点。“我们的下限是山峰,上限是天空。”侦察营营长马乾站在海拔6100米的廓穷岗日雪山风趣地说,有了后勤建设领域的科技助力,该旅官兵如虎添翼,可以轻松逐梦天际。

严寒、缺氧、疲劳,是横在雪域卫士面前的拦路虎。一度,由于难以定点保障,无法跟进补给,驻藏部队开展极限训练迈不开脚步、形不成战斗力。官兵感叹:能用上轻型保暖被装就好了!

边防官兵所盼就是后勤科研所办。科研人员进藏跟班巡逻调研,与边防官兵开展“五同”,听需求、析对策。当发现高原官兵在海拔4000米以上徒步行走,相当于其他地区负重二三十公斤,有的官兵巡逻时宁可受冻也不穿过于臃肿的服装时,他们心中有数了:绝不能让被装问题缚住高原官兵的手脚。科研人员聚力攻关,很快研制出一批既轻又暖的新型被装,立即配发一线,让暖意充盈崇山峻岭之上、峡谷雪原之中。

一位“老边防”指着身上的派克式保暖作训服介绍,这款作训服与传统迷彩作训服外观虽无太大差别,但保暖性能有很大改观。他特意拉开拉链,让笔者伸手感触不一样的温暖。“这款轻便防寒保暖作训服其貌不扬,但有羽绒内胆,可根据保温需求自由拆卸,且防风透湿、卫生保暖性能更加先进,折叠起来体积不足传统作训服的一半!”

窥一斑,见全豹。我军后勤保障突出便携利战重点,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竭力攻关,接连诞生一批惠及西藏边防官兵的优质轻型被装:改进型携行包体积较部队原先携行包缩小一半以上,可双肩挎、斜肩背和手提;新式雨衣有多个透气口,能产生循环式空气流,提高散热效率和防潮性能,堪称军用雨衣的“战场升级版”;充气睡垫、寒区睡袋等体积小、易携带的新型巡逻被装,更加贴心地呵护着高原官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