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为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托综治中心基层治理平台,大力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建设,有效统筹推动新区政法综治工作,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如何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扶贫政策由“输血”转变为“造血”,打通社区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新区幸福小镇通过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工作,以党建为引领,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网格组织构架,设立“街道、社区单元”两级综治中心,真正激发群众自治功能。
在甘河街道综治中心,前来咨询相关业务的群众可以直接找业务人员,在业务人员的悉心解释下,他们疑惑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这里接到群众的来信、来访,我们会首先按照我们综治中心的工作流程,给他做登记,属于哪个部门就分流到哪个部门,限时办结,明确办结责任人。”甘河街道综治办负责人郑前飞告诉记者。
据悉,甘河街道设立了街道、社区两级综治中心,群众如果有“疑难杂症”首先是到社区综治中心进行协调解决,解决不了再逐级上报上一级综治中心,直至问题妥善解决。目前到街道综治中心接访的事件有18件,已经解决了16件,剩余两件正在解决当中。
同时,信访、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劳动争议调解等单位进驻街道综治中心,把基层社会问题治理由末端处置转变为源头治理、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由注重过程向注重实效转变,真正发挥“指挥中心”作用。
作为基层治理的“作战单元”,“一张网”平台的搭建在社情民意收集、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政策法律宣传等事项起到积极作用。甘河街道通过把36名党员列为网格员,设立143个联户长岗位,组成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团队,充分发挥十联户“神经末梢”作用,通过走访、往来,第一时间感知风险、报告隐患、处理诉求,化解矛盾,激发群众自治功能。
百龙社区第二网格员黄竹说:“我负责的楼栋主要是二地块5栋、6栋、11栋、12栋、13栋,总共是264户960人,我们的职责主要是信息收集,收集他们户口本的信息还有他们反映的矛盾。”
与此同时,甘河街道还打造了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等为一体的“智慧甘河”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在幸福小镇街道外和楼道单元内共安装了334个监控设备,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与服务能力,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郑前飞说:“甘河街道建立‘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联动处置平台,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内容之一,通过建立网格化管理,以人民为中心,亮明网格员身份,让群众有事找网格员,达到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目的,使我们在网格中,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真正提升我们甘河街道的基层治理能力。”
无独有偶,梨树镇通过整合公安、司法、综治、禁毒、信访等部门力量,按照“综治信息化+N”模式,标准化建立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功能室(群众接待室、视频监控室、心理疏导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并实体化运行,筑牢“平安梨树”建设阵地。
梨树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李道奎说:“我们通过整合警民议事会和警务联席会,由片区民警进行警民议事问题收集,再由警务联席会来进行研究,综合政府资源,我们会争取让群众能够在一定时限之内把自己的事情全部办结,办好,今年到现在为止,已经召开了11次警务联席会,最终进行化解的案件达到195件。”
据介绍,梨树镇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原则,由党员带头组织联户,在梨树镇393个联户组上共建立了71个党小组,通过主动协调邻里关系、净化治安环境、监督和帮助联户长工作,形成基层党建与平安建设互促互进格局。
李道奎说:“我们实施的‘雪亮工程’也深入到我们的各个村和社区,在科技保障基础之上,又进一步的为我们化解疑难杂症以及我们的矛盾纠纷,为我们的相关案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帮助。”
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虽然只是一个字的转变,但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民主协商、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梨树镇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体系建设把治理基础、治理末端进一步向基层进行延伸,让老百姓能够自主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
据了解,自新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建成10个乡级综治中心、100个村级综治中心、866个网格、4420个十联户、党小组418个,配备网格长169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设得到有效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