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安徽瞄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六大科技创新行动”,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出镜】本台记者 章政:9月7号,我国的高光谱观测卫星在太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台卫星上搭载了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秘密武器”,也就是我身后的这四台大气监测载荷,它们运用了高光谱遥感技术,是当前遥感领域的最前沿技术,能够对大气中的污染物、PM2.5、温室气体等数值进行定量长期综合观测,为我国大气环境监测提供国产高光谱数据保障。
在这个卫星上搭载的四台“合肥造”高光谱分辨率载荷可以借助物质光谱特征,精确探测各类物质具体成分,其中,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具备0.5纳米的紫外高光谱探测手段,可以实现单日覆盖全球污染气体监测;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对二氧化碳的探测精度达到1~2个ppm,可以让碳排放无所遁形;而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监测仪和高精度偏正扫描仪协同配合,则可以获得更高精度的PM2.5数据。
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副所长 熊伟:这颗卫星上搭载这四台大气成分探测载荷,对我们国家污染物源的分析、对环境监测、对气候气象研究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前我们所有这些数据都是依赖于国外的,所以我们有自己的卫星、有自主可控的数据,对我们国家掌握环境外交的话语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瞄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省十次党代会以来,安徽初步建立了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为代表的“五个一”国家级创新主平台和由15家省实验室17家省技术创新中心组成的“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在这创新平台国家先锋队和省级创新预备队的推动下,目前安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五年来贡献了不少“独步天下”的科技成果,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物理实验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的等离子体运行;墨子号”实验卫星、“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质子刀”、“量子显微镜”等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竞相涌现,在一个又一个科研领域实现着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院长 刘建国: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们的创新工作得到了长足地发展,我们要做好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做好有应用前景的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抢占更多的世界科技的制高点。
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安徽还围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力促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五年来,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新型产业形成体系、以新型“铜墙铁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就在上个月,中德政企合作“新能源汽车高压零部件能效和安全性测试实验室”在中科院合肥创新院揭牌,通过导入国际国内先进测试标准,建设公用技术服务平台,助力安徽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德国TUV莱茵大中华区 副总裁 夏波:我们可以把全世界的好的这些标准和信息都拿到我们这个平台来,我们整个产业链从检测认证到设计研发,然后到人员培养要全覆盖,希望通过安徽质检院、合肥创新院、本地的车企,我们共同来去做一些新的方法、标准,去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
省十次党代会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十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0%以上,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比五年前增长了7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较五年前增长了近1倍。五年间,全省累计41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864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6件,是五年前的2倍多;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较五年前也分别增长了3倍多和2倍多,且连续实现“进”大于“出”。
安徽省科技厅 厅长 罗平:我们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立柱架梁”、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布局、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显著提升了安徽在国家创新格局中的地位。(记者 章政 李一平 宁可珂 朱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