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围场县科技局多举措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厚植创新人才沃土

   2021-11-15 承德市科技局
31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为贯彻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围场县科技局近年来紧紧围绕产业实际和重点企业,不断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创新和创业并进、个人和团队并重”的原则,持续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厚植创新人才沃土,为围场高质量发展积蓄活力,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各界广纳贤才

推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给予资金补助、助创新创业、推项目实施等方面,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强化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激励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用人单位通过项目引进、合作引进、兼职引进等方式柔性引进科技人才,推动该县逐步建立“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候鸟式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机制,让县内外专家为我所用。

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解决企业创新难题

一是以项目实施招才。探索建立重大科研专项“揭榜挂帅”机制,以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重大应急攻关项目为目标,重点支持省内外顶尖人才领衔。2021年,围绕该县“2+3”主导产业和县域“1+2”特色产业重大科技需求,积极谋划争取和组织实施一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共组织申报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6项,立项8项。

二是以平台建设引才。加快县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依托产业优势,鼓励县域重点企业、科研机构新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支撑。目前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20家,共培育和引进各类科技研发人员214人,这些人才充分利用平台载体的推动作用,在马铃薯种植、绿色储存与深加工、金莲花有效成分鉴别、沙棘系列产品升级、硅砂再生等领域开展了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平台和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新建或晋级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性补助。同时加大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对新认定的省级院士工作站由本级财政给予不低于20万元奖励,促进企业高学历人才比例明显提高。

三是以交流合作聚才。积极搭建该县与京津冀各类科研院所及高校交流合作的平台,鼓励该县企业与外地高校组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团队,对接该县行业企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开展科研项目攻关,引荐企业与其建立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促进企企、校企创新人才与技术之间优势互补和协调创新。目前,创新团队引进并转化京津科技成果6项,高质量承办了中国樱桃最早最晚成熟创新技术研讨会(中国国协樱桃分会)、河北省山区“四个一”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座谈会等对接交流活动。以新瑞农业为依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组建的肉牛产业专家团队大放异彩,其共同承担的“塞罕坝黑牛培育及健康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成功晋级省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业赛决赛并获得一等奖,填补了近年来该县创新大赛获奖为零的空白。        

三、强化人才培育机制,壮大服务“三农”力量

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推动优秀科技人才、京津优势到该县创新创业。今年以来,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开展活动4次,建立科技专家服务团帮扶示范点10个,创建创新创业基地5个,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210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83人。借助科技特派员队伍优势,创新完善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模式,成立科技特派员扶贫技术服务小组,从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及新模式推广工作,抓实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同时注重对乡土人才的培育选拔,大力扶持、培养回乡知识青年和乡土人才,建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永久科技队伍,为全县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