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安徽日报】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跑”

   2021-09-21 安徽日报1版
51
核心提示: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1月至6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在去年快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1月至6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再次发力,同比分别增长34.1%、26.9%。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芯屏器合”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已成为安徽的崭新名片。

从“跟跑”迈向“领跑”

“这款口腔CBCT是我国首台医疗CBCT,近年来销量不错。”近日,在美亚光电的产品展厅里,公司董事长田明指着外形漂亮的口腔CBCT告诉记者,“在口腔CBCT领域,过去是国外产品‘一统天下’,我们仅用3年时间,就研发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替代国外进口设备进驻国内7000家口腔诊所和医院,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牙、耳鼻喉正畸的诊疗。”在光电色选机领域,美亚更是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将选别技术从形选、色选拓展到产品内在品质检测,例如瓜果的甜度、酸度、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检测等,实现了核心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美亚色选机已销售6万余台,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田明告诉记者,为了保持领跑的地位,他们还在产品的智能化上下功夫,以“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为支撑,为用户构建最简单的识别模型,实现用户与机器的“极简交互”。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559家,较上年净增1923家,增幅达29%,创历史新高,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比2015年分别增长78.9%、73.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0%。以芯片为例,目前已形成以芯片研发为龙头,涵盖基础材料、封装测试、分立器件和终端应用等上下游呼应的产业链格局,合肥芯硕半导体公司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分辨率为0.65微米的无掩膜光刻机,晶合集成12英寸晶圆生产线项目让安徽步入高端集成电路核心制造领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打破了高能量级超导回旋加速器特别是医用超导回旋加速器的进口垄断。据不完全统计,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重大专项支持下,累计创造专利、标准、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7000多项,开发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2000多项,拉动产业投资600多亿元。

从“制造”转向“智造”

装备工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省围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瞄准国际标准,进一步促进装备产品迈向中高端,走出了一条安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在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液晶玻璃基板洁净搬运机器人让记者大开眼界。它可以搬运面积近10平方米、最薄厚度仅0.4毫米的液晶玻璃基板,同时它的单轨运行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米。

“在京东方的10.5代线,也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液晶面板世代线上,采用的就是这款设备。”企业技术负责人李建中指着搬运机器人说,“搬运厚度仅0.4毫米的液晶玻璃基板,轻微的震动都会引起玻璃的破裂,为了让这种大面积的玻璃基板,不仅放得准而且还能放得稳,研发团队经过了上万次的反复实验,最终将机械手臂摆动的动态直径缩小到了正负0.35毫米,确保了搬运机器人在高速运行中平稳作业。”现在,合肥欣奕华成为全球平板显示行业内唯一一家生产最大规格搬运机器人的厂商。省科技厅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安徽主动搭建工业机器人产需对接平台,在机械、钢铁、石化等领域选择重点企业实施了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加速了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传统制造通过人、生产线把产品生产出来,而现代‘智造’的数字化车间需要更多的传感器、设备、IT应用甚至人工智能。”合肥联宝科技制造部总经理沈溪金说。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年产2000多万台科技产品、平均不到一秒就有一台笔记本下线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加大了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步伐。

现在,联宝科技拥有PC制造业全球最大的单体厂房和22条智能主板、26条整机组装生产线,与全球数百家供应商高效合作,实现订单管理系统、备料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每天可智能处理2000笔订单,4小时内可调取2000多个电脑部件,形成全球数万种个性化配置组合,为客户创造独一无二的产品。

从“盆景”变成“风景”

2017年10月,江淮汽车首次发布自主研发的液冷技术,实现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技术重大突破,可以将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10℃至35℃之间,零下30℃的超低温环境下也可正常充电,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我省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硅基新材料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如破竹,涌现出一批产值数百亿元乃至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完成了高新技术产业由“盆景”到“风景”的华丽转身。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安徽省已经在“江淮”“奇瑞”基础上,新集聚了大众(安徽)、蔚来汽车、比亚迪等领军车企,初步构建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未来几年将培育和形成5000亿级以上产业集群。

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1.5毫米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国内首片0.2毫米超薄TFT液晶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近年来,蚌埠玻璃院攻克并解决了微波纹和翘曲控制等诸多难题,彻底改变国内触控显示所需0.5毫米及以下超薄玻璃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打通了完整产业链,形成了完整自主知识产权。“2000年前后,蚌埠玻璃院收入还在5000万元左右徘徊,依托国家及省市提供的创新平台和‘三重一创’建设工程,近两年来先后投入超过百亿元,用于包括超薄电子玻璃、高铝盖板玻璃、铜铟镓硒光伏盖板玻璃等一批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中国工程院院士、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告诉记者,一个以凯盛科技集团为龙头、千亿级别的蚌埠硅基新材料基地正在崛起。(记者 汪永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