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发展变化背后的密码

   2021-11-30 海南日报
57
核心提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加快集聚各方力量资源,积极从攻坚克难、比学赶超、实干担当中寻找发展动能——崖州湾畔之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加快集聚各方力量资源,积极从攻坚克难、比学赶超、实干担当中寻找发展动能——

崖州湾畔之变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时指出,要坚持开拓创新,“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当前海南肩负着自贸港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面临着诸多发展挑战,尤其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增强谋发展、促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两年多来,锐意改革,创新突破,推动园区发展实现质的提升,体现的正是开拓进取的务实作风,对我们大胆试、大胆闯,开创工作新局面,具有借鉴意义。本报今起推出报道,探寻其发展变化背后的密码,敬请关注。

十一月二十二日,俯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海南日报记者 罗霞 黄媛艳 苏庆明 徐慧玲

两年多的时间,能给一片土地带来多大变化?

茅草地变成建筑工地,百余个项目在建,市场主体大幅增长,纳税企业数量翻倍,科研院所集聚,人才加快聚集……

这是崖州湾畔的变化,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带来的变化。

自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2019年2月成立以来,这一蓄势崛起的科技新城,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两个着力点,坚持“产、学、研、城”深度融合,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持续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各方力量资源加快集聚。

短时间内集聚多方资源,对于崖州湾科技城来说,非常不易。在有禀赋、底子薄的条件下,如何破解资金、人才、产业、科研等多方面的发展难题,加快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科技城需要下真功探索的课题。

在实践中,崖州湾科技城充分利用三亚的“纬度”、南繁的“温度”和南海的“深度”,放大发展优势,积极应对发展挑战,探寻从攻坚克难、比学赶超、实干担当等中要发展动能。

一如产业选择上不跟风赶时髦,有自己风格的科技城,刮起的是一股扬特质、勇突破的“崖州湾时尚风”。

扬长补短,迎来发展之变

夜幕降临,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里,近日来琼的中科院研究员高彩霞带着学生开展大豆育苗工作。

“科技城变化太大了,实验设备配齐、科研配套补齐、大田环境改善,在这里做核心技术攻关特别高效便捷。”高彩霞感叹道。

今年5月挂牌成立的实验室,目前已实际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已到位2269台/套仪器设备。短短半年,实验室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创造了让科研人员惊艳的速度。

放眼周边,各种资源集聚的态势明显,园区“一天一个样”。

然而,两年多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熟悉这一带的人都知道,这儿曾有一个创意产业园。在创意产业园,准备推进的产业未形成集聚,却建起一些房地产项目。

变化,起于路径的转变。

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是党中央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等中,海南均被寄予厚望。从发展实际来看,海南产业结构单一,需要培育能够替代房地产的新兴产业。海南素有“天然大温室”和“天然种子库”的美誉,南海是开展深海研发和试验的最佳天然场所。依托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种业、深海产业,潜力无限。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我省科学谋划“陆海空”未来产业。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作为我省11个重点园区之一,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南繁和深海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得到推进。

前景光明,但困难不少。科研基础薄弱、人才支撑不足、自身财政资源有限、产业基础差、配套不足……这一个个短板,制约着发展。

崖州湾科技城先要做的,是为产业奠基。

认识到这一点的科技城,大步推进相关工作,有底气、沉得住气。

梳理科技城建设项目不难发现,在目前已完工和在建项目中,平台开发项目不少,科研聚集、产城融合、人才支撑、产业聚集等工作得到推进。

2019年至2021年9月,科技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9.02亿元。其中,2020年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1%,2021年前9个月完成投资同比增长79%。

伴随着基础的不断夯实,“筑巢引凤”效应逐渐在科技城显现,一批企业相继入驻,产业发展增添动能。

今年,先正达集团中国种子业务单元下属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总部工商变更迁入注册,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标志着首家种业央企正式落户海南。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将以迁址落户三亚为契机,积极投入‘南繁硅谷’建设,加大央企对海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汪泓说。

今昔对比,两年多的时光,给科技城留下的,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大变化。

项目建设火热——大批项目在建,园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15个,2022年还将启动83个项目。

人气加速聚集——曾经闲置的一些楼宇内聚集了不少人办公,产业人才从创办之初的数百人发展到过万人。

企业大幅增多——自启动建设以来,科技城累计新增注册企业4514家。今年前10个月,完成企业注册2514家,同比增长160.52%,实现税收收入15.83亿元,同比增长96%,控规范围内纳税企业数量从2019年的713家增至1795家。已在园区注册或开展业务的央企18家,世界500强企业15家,外资企业61家。

科研实力增强——引入种子创新研究院、深海所、南海所,中国农科院、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国字号”科研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已在科技城设立研究院开展科研工作,科研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已引入海南省高层次人才265人,设立4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

面貌大有改观——交通条件改善,断水断电断气成为历史;住房、教育、医疗等逐步完善;园区第一个党建书吧、文化客厅、无人超市、户外足球场、健身房等多个“第一”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攻坚克难,收获破题之变

如何将财政资金当作下蛋孵小鸡的母鸡,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不少人至今仍清晰地记得,2019年,因在筹措资金等方面缺乏管用办法,在项目策划等方面做得不到位,园区被批评,资金不足是当时最大的难题。

痛定思痛,园区筹谋着如何渡过难关。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很好地体现了当时科技城人的状态。

借力,利用合作央企的实力;优化,使项目更具有融资和争取资金支持的可能;学习,借鉴先进园区开发经验,创新建立投融资模式……

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资金难题,还开启了一条市场化融资的路子。

科技城在不新增政府债务的前提下,以上级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财政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积极探索开展市场化融资。培育市场化园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资金注入、资产划拨等方式,壮大科技城控股集团资产规模,提升了投融资能级;加速对接岛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拓展银行信贷、信托、融资租赁、保理等间接融资渠道,建立了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我们的母鸡已经下蛋孵小鸡了!”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林海说,建设初期园区资金压力很大,如今不少金融机构纷纷找上门,主动提供融资服务。

数字见证了大变化:2019年科技城未获银行授信,2021年获银行授信102.78亿元;科技城控股集团的资产规模从2019年的52亿余元,扩大至目前的189亿余元。

在两年多的发展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碰到不少难题。勇于攻坚克难的科技城,一个一个攻关,一个一个探索,不断在寻求破题上有了收获。

园区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如何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是一大考验。面对资金、人才、招商等各方面问题,科技城的选择是,创新开发运营模式,深化央地等合作。

科技城引入招商局集团、中化集团分别合资成立开发运营平台公司,充分发挥央企集团产业资源整合优势和园区运营管理经验,统筹推进科技城约定区域的招商、投资、建设、运营等工作。

“招商三亚深海科技城开发有限公司正着手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自主投资开发、产业服务、园区服务、产业投资等五级业务。”招商三亚深海科技城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史晓强说。

因土地空间资源不足等问题,科技城发展受限,不利于项目推进。

坚持项目为王的科技城,全力做好各项要素保障,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请农民上楼”,多举并进“找地”。

“请农民上楼”,有利于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然而,如何让农民自愿上楼?

在科技城,住惯了独栋房子的被征地农民,刚开始并不愿意上楼。对此,科技城想了不少办法:高品质建设安置房,打造品质上乘、环境优美的安居小区;采用“自住+出租”的形式,在保障村民自有居住需求的同时,保障村民拥有长期稳定收入。

经过努力,村民改变了想法,觉得上楼“划算”,纷纷提出愿意上楼。

“马上能入住电梯房,多余的安置房还能用于出租,我也可以当上房东了。”对于即将开启的新生活,三亚崖州区大蛋村村民王明彤充满期待。

实干担当,赢得成长之变

“不去闯,不去做,不可能发展。”

“只要有担当,不愁没出息,发展就是要担当。”

“我们会去学习,会跟先进地区比照,很多方法是在学习和创新中产生的。”

……

这些话语,出自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一些人员口中。

实干、担当、学习、创新……言谈举止体现精神状态,这是科技城拼搏的状态。

发展需要善作为、敢担当。科技城深刻认识到担当的重要性。

资产收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风险,在这一工作中,畏首畏尾的情绪在一些单位存在。为做好项目建设用地保障,提供办公及安居保障,科技城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房屋资源,通过在较低价位时点上回购已经出让的土地和开发商建好的房子,不仅有效缓解了土地短缺问题,还实现了盈利,增强了投融资能力。

爱学习、善学习、活学活用、创新运用,这是科技城的一大“法宝”。

“苏州工业园等地的发展给我们的启发是,要掌握一部分物业资源,有利于‘腾笼换鸟’”“在投融资方面,上海、深圳有太多可以学的地方,我们‘拿来’了一些”……科技城管理局财政金融处相关负责人蔡志峰介绍学习收获时说。

借鉴江浙地区的做法,科技城创新建立投融资模式,融资渠道越来越宽;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工业上楼”经验,建设招商深海装备产业园标准厂房……

唯有实干笃行,方能不负使命。科技城从无到有,聚焦未来产业,不下真功夫,很难有快发展。

加班加点,边吃盒饭边开会;从全国各地引进专业人才,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推进督查督办,设立“办不成事”督办窗口;全员聘任,制定量化、可实施的绩效考核指标,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垂直化扁平化管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等,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科技城得到大力营造。

高标准打造三亚崖州湾知识产权特区;加快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条例》出台;探索形成“法定机构+市场运作”治理服务新模式;专职“城小二”为企业解难题……

一项项“崖州湾速度”接连产生:三亚深海装备产业园首栋科研厂房楼,从开工建设到主体结构封顶仅用了60天,比原计划缩短了150多天的工期;万科崖州安居房项目从申请到获得三亚发出的首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电子证照,只用了不到24小时,远远快于之前需要的5天时间;创新推出取消施工图审、实行“拿地即开工”等举措,实现主要审批事项最短1天办结……

一张白纸绘蓝图。“崖州湾科技城的发展,离不开各方共同努力推动。”三亚市市长、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局长包洪文表示。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城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从多方面对科技城发展予以支持,三亚积极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科技城开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各类专业人才汇聚,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科技城,正全力推进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发展。

新探索,新实践。崖州湾畔,这一科技新城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