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着眼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省持续补足新兴产业链条,锻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培育高质量发展强劲驱动力。
在位于宁德蕉城区的上汽集团福建分公司,只见汽车整齐排列,场面颇为壮观。走进总装车间,一排排机器人挥舞着“手臂”正在流水线上加紧作业。进入第四季度,上汽宁德基地全面冲刺产能,截至12月1日,基地整车生产下线已超过20万辆。
“工厂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公司车身车间高级经理李琪介绍说,与上代智能制造相比,上汽宁德基地实现了交付周期缩短10%、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产品产量提高50%,是目前亚洲最先进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智造基地之一。
异军突起的上汽宁德基地只是“电动福建”加速飞驰中的剪影。
开局之年展现新作为。动力电池装机量全球“四连冠”的宁德时代全面布局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新赛道”;正极材料市占率居行业首位的厦钨新能加快建设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基地;金龙客车发布自主研发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借此加速中国自动驾驶客车商业化落地步伐……
沿着《“电动福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定的“轨道”,福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正向到2022年产值超2800亿元的目标迈进。
福建谋篇落子产业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只是其中一招。如今,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福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重要的产业支撑。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29.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4.4%,创下新高。
找准定位,谋定后动,福建倾力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增长点。
科技创新动能澎湃——青拓集团今年最新研发的“手撕钢”,厚度仅0.03毫米,可弯曲折叠的次数达到了令人惊讶的20万次以上,未来将应用于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组件等高端领域。作为我省首家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民企,青拓拥有核心专利285项。高技术带来高效益,1—10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盈利705.14亿元,同比增长78.7%。
铸链建群成效显著——10月,中景石化延伸产业链年产20万吨改性聚丙烯项目开工,建成后将补齐我省高端塑料、特种塑料的产业短板。中景石化,这一全球单产最大的丙烯和聚丙烯生产企业,不但改变了国内高品质工程塑料原材料大多依靠进口的局面,还拉伸出氢能源利用和全降解新材料一体化的千亿产业链。目前我省已强势崛起21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比“十三五”初翻一番。
融合发展方兴未艾——在九牧智能化工厂,智能制造已被“武装”到各环节,而由九牧衍生而出的乐石科技也在今年大展拳脚,其将智能制造的九牧模式在行业近百家企业“复制”,推动行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共生,相互促进,目前全省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数超过2000家,居全国第2位。
10月出炉的《福建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福建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使其成为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柱。锚定目标,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力争2025年破万亿元。
兴产业,也要扬优势!我省持续推进鞋服、纺织、石化、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放大集群效应等方式,筑牢产业根基,打造产业高地。
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8月实现安全投料试车,成功打通乙烯装置全流程,在“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的产业格局下,未来该基地年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
9月,安踏首次举办“创新科技大会”,发布最新研发的中底技术——氮科技。得益于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安踏在国内同行业中持续保持领先。刚过去的“双11”,安踏电商成交额超过46亿元,同比增长61%。
一年来,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增芯强屏”继续取得突破、装备制造业加快智能化升级、石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四大主导产业正加速迈向“万亿级支柱产业”。
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于开局之年的“福建制造”蹄疾步稳。今年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1%。
当前,构建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新格局已成为福建产业优化转型的着力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省将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智能化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
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福建将围绕抓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这“四篇文章”,打造出更多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万亿主导产业。
(福建日报12月13日 记者 林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