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集聚资源 提升能级 燕郊高新区打造科创发展高地

   2021-12-15 廊坊市科技局
38
核心提示:  近年来,燕郊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高科技企业为载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连续三年被评为“河

近年来,燕郊高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高科技企业为载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先进开发区”,2020年被评为河北省高新区A类第3名。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动力强劲。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6.8%,14家代表性高新技术企业营收同比增长67%;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数量连续两年占廊坊一半以上(2019年廊坊11项,高新区占6项;2020年廊坊8项,高新区占5项)。二是创新载体规模集聚。现有各类科研机构10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研究院所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9个),各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家、廊坊市级6家),总孵化面积24万平方米。三是创新主体倍数级增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84家,企业数量实现五年翻番。四是产学研深度融合。双创产业联盟吸纳科技型企业、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等会员单位500余家。鼎联科技、稳控科技、镭科光电等企业与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48项、共建平台13个。五是营收税收增速加快。1-10月份,“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资质以上建筑业、限额以上服务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营收完成686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7%,同比增长18%;税收完成43.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85%,同比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172.6亿元,同比增长8%;限消额完成15.72亿元,同比增长3%。

做好政策文章

相继出台《鼓励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奖励办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楼宇经济扶持奖励办法》《瞪羚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23项惠企政策,对创新主体培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全方位支持。对新落户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投资规模给予2000万至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每年设置100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对新认定的瞪羚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承担的科技项目进行30-100万元专项扶持。累计落实奖励扶持资金1.03亿元,推动企业获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43项。

做强项目后劲

一是抓招商引资拓展。明确“3+1”高端高新产业定位(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及以科技服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立足区位引项目、瞄准总部争项目、利用平台聚项目,今年,引入陆道培集团总部、蓝思泰克光电科技等领军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10余家;申列省、市重点项目24个(省重点项目11个、廊坊市重点项目13个),其中科技产业和服务类项目19个;二是抓项目落地达产。“上瘾”的劲头促投产达效,以全生命周期服务破解难题,与中规院深入对接,与项目单位紧密配合,强化调度、跟踪督办,解决规划管控、进场困难等问题100余个。新开工亿元以上科技产业和服务类项目11个;兴远高科孵化器二期等13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三是抓企业增资扩建。对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增长速度快、有扩产意愿的既有企业,给土地、帮融资、强配套、去纠纷,帮促虎威发动机、申江万国、有研三期等20余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放大“二期”“三期”效应。同时,编制燕郊高新区医疗器械、光纤惯导、稀土新材料产业规划,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区内光纤惯导占有国内市场份额60%,国科稀土项目生产的稀土材料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雷达探测、电子对抗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空间巨大)。

做新科技发展

一是建平台。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河北唯一)、“河北省创新型园区建设试点”(廊坊唯一)和“河北省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廊坊唯一)。二是抓认定。出台《瞪羚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评选出小牛科技、谊安奥美、振创电子等13家瞪羚企业(廊坊首评)。三是育动能。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省市研发中心18家、省市科技项目7个,获得扶持奖励资金3854万元(近五年最多)。四是保创新。组织34家企业参与申报高新区科技计划项目,正在抓紧评审,有效提升高新区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做大发展空间

一是着力打造燕郊科学城。统筹燕郊北部19平方公里规划,持续推进与北投集团、中关村深入合作,吸引京津高端科研平台、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培育发展专业化、国际化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打造功能完备、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城。二是搭建科创园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向科创园集聚,23家科创园引入海光仪器、长虹光电等科技型创新企业700余家,今年共招引项目68个。三是“腾笼换凤”盘活资源。通过“二次招商”“退二优二”“退二进三”“联营联建”,盘活低效用地1100余亩、闲置厂房35万平方米。

做优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治乱攻坚。坚持刀刃向内,对审批环节、服务环节强化细化,治懒、治拖、治慢、治卡,治出最优服务质量、最佳服务水平。二是强化社会监督。每月对工作推进情况拉练观摩、晾晒评比,每季度开展企业评高新区、评高新区部门和科室活动,与绩效挂钩、与聘任挂钩、与职级挂钩,倒逼工作提效、服务提质。三是强化审批提速。全面应用区域评估成果(文物调查勘探评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节能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规划水资源论证),今年已为18家企业办理各种审批手续,做到了省时、省钱;推行模拟审批和审批代办,从立项到施工许可,专班推进、专人负责、全面对接、全程服务,做到了“拿地即开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