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走进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000万升/年汽车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产业化项目建设车间,最后一条生产线设备已安装完毕,正在进行调试。“项目主要建设8条堇青石成型线和2条碳化硅成型线,总投资5.1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蜂窝陶瓷载体产品5000万升,产值20亿元,利税可达8亿元。”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毕先涛介绍。
作为稀土汽车催化产业链的关键一环,5000万升/年汽车尾气净化用蜂窝陶瓷产业化项目运用直通式蜂窝陶瓷薄壁化技术、壁流式蜂窝陶瓷孔分布控制技术等自主技术,使蜂窝陶瓷产品在薄壁化、低膨胀、高目数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解决了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领域的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一举打破了美国康宁和日本NGK技术垄断,并获得出口欧盟资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开发区第一时间组织辖区企业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将全会精神变成促进区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标。“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的这句话让毕先涛深有感触,“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科技立企、为国制材的决心,将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园、高端纤维应用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功能陶瓷材料产业链成功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年产5万吨高性能电子铜箔、年产2000吨聚酰亚胺薄膜项目部分投产达效,铜基新材料产业链进一步完善;高性能氧化铝短纤维及连续纤维实现规模化生产,三元催化衬垫、芳纶蜂窝等产业链关键项目加快推进,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链稳步提升……在全会精神指引下,开发区坚持项目延链、科技强链,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好项目、新项目、大项目不断涌现,“链主”企业引领、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撑、核心技术产品凸显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已具雏形。
“全会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引进和建设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发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李耸说,“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产业是我们最大的‘家底’,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性、竞争力的‘高精新尖’项目,促进产业链条全流程升级,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是开发区赢得未来竞争的基本盘。”
坚持“项目为王”,开发区以项目壮大产业链,聚焦新材料、交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三大主导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绘制全区投资合作“热力图”,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波鸿轨交高铁车轮、中国商飞民机试飞中心东营基地5G试飞基地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在此落地扎根。
今年全区新签约落地项目153个、总投资32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435个,总投资1132亿元,年度投资223亿元,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年度投资额均达到去年2倍以上。目前全区13个省重点、27个市重点和141个区重点产业项目加速推进,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28.5%、120%和107%。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城市群和都市圈要集约高效发展。作为主城区,我们将自觉在全市大局中找准定位,围绕存量挖潜,着力推进全区要素资源优化配置。”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康茂礼表示,开发区将通过加快闲置低效用地收储更新、用好楼宇空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同时,深耕绿色发展的生态本底,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效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