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首席专家邢继:“做技术,要做就做最好的”

   2021-12-22 人民日报
52
核心提示:2021年1月3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

2021年1月3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6万多台设备、165公里管道、2200公里电缆,上千人的研发设计团队、近20万人先后参与……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华龙一号”实现了包括邢继在内的众多核电工作者的梦想。1990年,当邢继来到我国引进的第一个先进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现场技术部工作时,国内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还跟不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建设中国人自己的核电站?”这是邢继当时提出的问题,他用30年的时间去寻找答案。

通过不懈努力,邢继从核电研发设计的“门外汉”变成了专家。在大亚湾3年,他解决了3000多个难题。

从大亚湾核电站,到岭澳一期,再到岭澳二期,我国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自主化设计上实现了“三级跳”,邢继参与了大部分项目。然而在邢继心中,实现自主研发“百万千瓦级大型先进压水堆”才是自己追求的目标。

2009年1月,一场关于核电型号方案的专题会,已僵持了两个小时,专家们各执一词。身为总设计师的邢继经过缜密思考说:“我建议采用双层安全壳。这虽然有挑战,却是一个更高的目标。做技术,要做就做最好的。”

在“华龙一号”研发过程中,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邢继认为:“多年来,我国虽然引进、吸收、消化了国际上先进的核电技术,但是自主研发的这条路必须要坚定地走。”

堆芯设计特别是燃料元件设计制造技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邢继带领“华龙一号”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以安全壳为例,我们的研发团队从理论开始研究,每一次试验都要经过好几天、上百个小时,不能停、连轴转。”邢继说,“作为一名核电工作者,就是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2015年5月,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核岛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凝聚了几代中国核电建设者智慧和心血的“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5年多来,差不多每隔两周,邢继都会来到福清核电基地,查看施工进度。每次到了现场,他都会认真记录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优化改进的事项。

因为掌握了自主技术,遇到问题的时候,邢继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去解决问题,“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创造了设计变更平均处理周期仅1.5天的奇迹。“从‘华龙一号’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要不断突破舒适区,持续改进、持续创新。”这是邢继对团队的要求。

有一年春节,邢继和同事们守在施工现场,现场来了很多家属,他的妻子也带着儿子前来探望。后来,儿子在作文中写道:“自己为爸爸‘感到自豪’。”邢继后来对儿子说:“大家天天都要用电的,我们做的这个工作,就是为了把安全的电送到千家万户。”记者 谷业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