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山东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两年突破”系列报道 :财税建设壮大资本实力

   2021-12-31 山东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
61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战略机遇,聚焦全区“1339”和园区“156”

今年以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战略机遇,聚焦全区“1339”和园区“156”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两年突破”目标,勇担全区携河北起发展重任,强化“高效落实 园区担当”的责任意识,突出做好“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企业服务、财税建设、党建引领”五项重点工作,开拓创新、拼搏实干,园区总体呈现出形象有效提升、转型步伐加快、实力稳步增强、引领作用明显的发展成效。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一年以来,“高效落实”的冲锋号角响彻黄河两岸,“园区担当”的金字招牌擦亮奋斗底色,园区扛起重塑产业辉煌的大旗,昂首阔步新时代,奋力前行开新局,谱写高质量发展壮美诗篇,以实干担当向区委、区政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优异答卷。

一年以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聚焦壮大财源基础,提升公司运营实力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和“管委会+公司”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内外联动,不遗余力地提升园区亩均税收等关键指标,举全园区之力支持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壮大了园区发展实力,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01打出“组合拳”

综合治税体系推进财税建设提质增效

为高效推进园区财税建设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和各部门高效落实,建立了财税建设工作机制。3月中旬,管委会主任韩利师组织区直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了《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财源建设的实施方案》,建立了“政府主管、园区主导、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的工作体系,成立了财税建设领导小组,为园区财税建设工作提档升级提供了机制保障。

在财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税务、财政、行政审批及管委会投促、建设、经发等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贯彻落实联席工作会议机制,坚持着力涵养优质税源和加强税收征管并重,正确处理好“取”与“予”、“收”与“扶”的关系,确保依法征收,应缴尽缴。

完善项目税务评估机制。紧紧围绕园区产业布局,针对签约引进的23个项目,依据招商引资项目评估和决策办法,将税收贡献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评估体系,专题研究针对项目的财税政策,强化招商引税力度。

建立税收前置机制。在招引企业落地、供地、申报奖补项目和扶持兑现、税务登记迁出和注销过程等各环节,实行“先证后落”、“先税后证”、“先税后奖”、“先税后销”的方式,确保税收应落尽落。

强化工作专班联动。成立由管委会财政局牵头,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部门配合的工作专班,定期深入走访重点税源,掌控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科学研判税收收入形势,特别是针对企业类别多,税源多样性、流动性的特点,以及存在“园内经营,园外缴税”的情况,对异地注册纳税企业逐户走访摸底,督促46家异地注册纳税企业迁入(变更)至园区或者设立新的市场主体登记,增加税收500万元以上。同时,加强对在建项目建筑施工企业税收属地管理,随时跟踪关注新开工项目,协调110余家跨市建筑施工企业办理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登记并申报纳税。

大力实施财源培植计划,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减费降税和鼓励政策及时落实,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企业健康发展,截止10月,落实制造类企业留抵退税1300余万元,减免自有资产租金120余万元。同时,加强自有资产的运营管理,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思维,进一步盘活土地、厂房等存量资源,提高资源产出效益,努力挖掘税收增收潜力。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举措,今年以来,园区完成税收税收6亿元,同比增长53.8%,并在工作机制上进一步强化理顺了财税建设体系,为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02摁下“深改键”

“管委会+公司”运营机制日臻成熟

一年来,按照全市关于加快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园区摁下“深改键”,着力深化“管委会+公司”体制深化改革,完善管委会与公司的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内部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加强风险管控,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管委会+”模式,推动平台公司做大做强、增效创新,逐步向市场化运作转变。

创新运营管理职能。按照开发区改革要求,剥离了管委会的社会事务职能和开发运营职能,聚焦产业规划、经济运行、企业服务等经济管理职能,为平台公司提供业务指导、行政审批、项目推进等方面的管理与服务;整合北城控股、天桥财金两家国有平台公司资产,作为市场化运营主体承担园区的项目融资、开发建设、投资运营等职能,“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日臻成熟。

完善公司管理架构。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适配的管控和协作机制,在管委会层面进一步夯实领导根基,重大事项决策、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公司高层任免等由管委会集中决策;在公司层面建立市场化的企业制度,实行偏平化组织管理,设立综合管理部、工程建设部、财务融资部3个部门,完成专业型人才招聘,建立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执行竞争性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公司干事创业活力。

强化公司运营能力。通过管委会指导培育、全程辅助,进一步强化公司运营能力。一是搭平台。制定了《区属国有企业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优良资产、优质资源注入平台公司,目前已累计为平台公司注入资产约40亿元。着力增强公司融资能力,广泛融集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融资到账2.5亿元,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营管理市场化。二是解难题。对园区自有资产进行依法处理和规范管理,完善了《平台房产管理办法》,加强对产权归属、低效企业、租金水平、合同约定、抵押融资、空置闲置等疑难问题处置,盘活资源,提高效益。目前,公司已运营管理厂房17.2万平方米。三是强实力。围绕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方向,鼓励公司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地块开发运营等业务,年内启动了梓东大道绿化提升、华丰路东延、裕兴路南延道路工程,全力推进了189亩商业住宅地块相关手续、挂牌办理工作,计划明年年初启动建设,拓展产城融合发展空间,让公司在项目运作中不断强化“融资—建设—运营”滚动发展实力,逐步打造盈利系统完善、经营收入可观,具备撬动更大规模产业资源和社会资本引入能力的市场化主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