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市开发区开展“管委会+公司”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在全市开发区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进一步激发开发区改革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开发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在全市开发区开展“管委会+公司”改革,旨在破解制约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根据《方案》,我市开发区将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即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职能,把原来由管委会独自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开发建设运营职能,转变为由管委会和园区运营公司共同承担,实现“政府+市场”共治。
其中,“管委会”作为开发区的管理机构,承担园区政策制定、发展规划、行政审批等行政管理职能;“公司”作为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市场主体,主要承担园区的融资开发、项目管理、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职能,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支持、高效运转的管理运营体制。
事实上,在全市开发区中,已有“管委会+公司”改革的“吃螃蟹者”。
今年3月,颍上经开区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了颍上经济开发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与管委会合署办公,负责经开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及建设、公用事业管理运营、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统筹产业布局等。此后,公司又成立了供应链、物流管理、设备租赁等7个子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资金、设备、物流等全方位服务。
“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发挥各自优势,达到1+1﹥2的效果。”颍上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以投资为例,公司可以将现有资金、土地集中集约使用,按市场需求提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园区建设,筑巢引凤;对优质项目,园区可以通过公司入股与企业合资,并把市值股权作为兑现奖励资金的保障,有效提高招商吸引力。
今年前10月,颍上经开区以新能源材料、信息技术显示及配套产业为主要招商方向,招引项目47个,协议引资额126亿元,有力促进了园区光伏材料、电池材料和信息显示材料三大产业链条延伸,有望在2023年形成3个百亿特色产业集群。
这样的改革“关键一招”,即将激活全市开发园区发展的“一池春水”。
记者了解到,在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改革中,我市还将在完善工作机制、理顺各方关系、科学设置机构、创新人员管理、健全绩效考核的同时,鼓励各开发区探索多元化运营,支持开发区引进境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管理团队或公司机构等,承担园区建设管理,利用市场化手段,联合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鼓励开发区整合现有企业,设立“企业集团公司”,将符合条件的优良资产、资源注入公司,做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集团化运作。
同时,优化职能配置,按照“依法合规、应放尽放、权责一致、承接有序”的原则,将能够下放的管理权限,依照法定程序下放给开发区,并全面实行清单管理,赋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