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金华开发区片区改革:从空间重构到产业重塑开辟城市永续发展空间

   2022-01-13 金华开发区
67
核心提示:走近烟波浩渺的湖海塘,仿佛打开了一幅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2021年12月27日,在湖海塘西岸,中央

走近烟波浩渺的湖海塘,仿佛打开了一幅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2021年12月27日,在湖海塘西岸,中央创新区(南区)企业腾挪签约仪式成功举行,12家企业与开发区签署了相关协议,这标志着城市美丽蝶变迎来了关键性节点,是开发区争创“省高能级平台”的重量级冲刺。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旭辉说,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作战兵团,开发区必须加快“以进求变”,尤其是推进“区域整体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以盘活存量空间为抓手,导入强劲动能势能,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功能布局,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快速、持久”。

锚定永续发展新坐标

江南有座金华城,城南有座湖海塘。当年,利用湖海塘蓄水发电,曾诞生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投产建设的第一座小型水电站——湖海塘水电站;这里曾经拥有良田万亩,是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地”;改革开放后,这里大兴农业和工业,产业发达、人丁兴旺。

然而,这一格局已经使得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剧。“过去的几十年里,城乡发展犹如摊大饼般向外扩张,人口容量逼近极限,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剧。”开发区城市更新局局长叶志忠说,湖海塘西岸发展速率不断走低,整个区域显得粗犷、低效,当前的模式已经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与产城人融合的高能级平台不相匹配。

如何解决“城市通病”?调整区域战略布局,转换发展动能是必然选择和客观规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持续推进联动中央创新区建设,争创省高能级战略平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团队、城市规划大师沈磊等顶级专家团队相继到来,为高能级战略平台“把脉”。与此同时,围绕片区开发总体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编制一一展开。

就在上月27日中央创新区(南区)企业腾挪签约仪式上进一步明确:完成开发区32平方公里工业平台空间重构、能级倍增的先手棋,将以“智慧西岸、科创中心”为发源地,以190万平方米工业空间倍增为切入口,全面打造集“科技、贸易、人才、文化”深度融合示范的新高地。着眼未来城市发展,以片区开发为抓手建设中央创新区,有利于破除“点状扩散、低质低效”的模式,有利于导入央企转型动能势能,有利于全面提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在战略方向中找准定位,开发区以片区开发为抓手,强势启动中央创新区建设,加快实施要素盘活、投资拉动、产业导入、提质增效等系统工程,为城市未来发展塑造新空间、构建新优势。从平台高能级、产业高质量、城市高品质的需求出发,开发区上下坚定贯彻新理念、坚决摒弃旧思路,探索“特许经营+地方国企+大型央企”的开发构架、“区域整体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开发模式,以新形态、新动能、新体系、新品质、新路径,持续彰显“智慧西岸、科创中心”的发展新特质。

“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新格局。”在同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看来,开发区规划建设中央创新区,有助于从传统的独立园区逐步向城市综合功能园区转变,打造市区的创新策源中心,形成G60区域创新中心的动力引擎,成为城市永续生命活力的根本。

整治提升空间效益倍增

昨天,记者在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内看到,金字火腿智能化超级工厂项目紧锣密鼓准备开工,几台挖掘机正在施工作业。“前两天看到许多企业参加了中央创新区(南区)企业腾挪签约,作为开发区领军龙头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能级平台创建提速增效。”金字火腿董事长施延军满怀信心地说,新项目将充分发挥金字火腿全产业链优势,建设好业内最先进的智慧能源数字化工厂和火腿文化传承项目,进一步擦亮金华火腿的“金字招牌”。

一张蓝图绘到底,以片区开发为抓手的高能级平台创建模式影响力逐步凸显,正形成广泛的共识。作为落实全省“腾笼换鸟”攻坚行动和奋战“十四五”的主战场,中央创新区是承载开发区32平方公里工业平台空间重构、能级倍增的主阵地,也是打响片区开发第一枪的“试验场”。

每天跑10家企业,深夜还在研究企业腾挪的方案……自从把办公地点搬迁至湖海塘西岸,金开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张翠玲每天围着辖区内的企业转,对片区内523家企业进行深入摸排、仔细梳理,确保企业平稳腾挪、顺利安置,取得了推进中央创新区建设工作开局良好局面。

2788亩工业用地、190万平方米建筑空间,一块一块分类施策,一块一块整治盘活。中央创新区规划建设启动以来,开发区始终把企业腾挪工作列为第一要务,按照“统一收储、分期更新、安置先行、无缝衔接”的原则,因地制宜出台了《片区综合开发区块内企业搬迁腾挪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企业收回奖励政策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分类分批实施企业腾挪工作,通过原地保留提升、重新供地建设、标准厂房安置、制定厂房安置、协议收回推出等方式加速企业腾挪。为了降低搬迁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开发区还配套制定了企业征收、项目激励、厂房安置等多个政策组合包,努力让腾挪企业在腾挪过程中产能不减少、发展不变缓。

开发区始终坚持以科技引领,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增强人才吸引力。片区内加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打造科技创业孵化全链条,破解高级要素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构建产业园、企业、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支撑体系,营造更富吸引力、竞争力的开放型创新创业生态,助力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借力“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金义片区”等战略体系,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布局飞地空间,更高层次发展开放型经济。

“开发完成后,可将占地3.3平方公里、平均容积率仅0.4的低效地块,打造成容积率4.0以上、建筑密度40%、年税收1.5亿元以上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块。”张翠玲表示,依托片区综合开发,完成对未来发展方向、用地规模、空间结构、建设时序等系统集成融合推进,实现建设用地拓展、空间功能置换、城市品质提升。

创新赋能加快实现美丽蝶变

“以片区开发为抓手建设中央创新区,有利于破除‘点状扩散、低质低效’的模式,有利于导入央企转型动能势能,有利于全面提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在中央创新区工作推进会上,张旭辉开宗明义地指明片区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中央创新区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把政府主导、国企整合资源、专业化团队高水平运营等各方的优势结合起来,探索一套具有金开特色的片区开发战法。

高能级的平台、高质量的产业、高品质的生活,以片区开发为“工笔画”,宏伟蓝图越描越清晰:围绕玉泉溪产业生态轴和金帆街省级文化创意示范带建设、湖海塘以西工业用地更新、乐乐小镇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城中村改造和安置房建设五大任务,实施丹溪东路、浦江街、玉泉溪公园、茶花公园、过街天桥等一批基础配套工程新建改造,推进金创绿谷、智能岛、财富小镇、山嘴头以及西关未来社区、婺港小镇、会展中心、金华之心、八婺创新产业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智绿“双谷融合”,打造充满未来感的“G60区域创新中心新引擎”。

创新的认知不断深化、思想的共识加快凝聚、实施的路径逐渐明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美好的蓝图已经变成了施工图、路线图。上半年完成社会资本方招选,引进城市综合开发运营的专业化投资平台公司——中交城投及其联合体,通过“区域整体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全力保障总投资超200亿元的中央创新区(南区)项目建设实施;本着“重点区块、精准谋划、蹄疾步稳”为原则,前期深入研究、扎实开展片区城市设计、产业、交通、电力、地下空间、市政管线、综合管廊、湖底隧道等多个专项规划,2021年10月15日片区规划调整获批复;按照“临湖的形象先出、产业和配套先行”原则,启动实施建设湖海塘景观绿化提升、金创绿谷科创综合体一期、人工智能岛、湖底隧道、部分市政道路、综合管廊等一批重大项目。

加速推进片区开发,既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顺势而为,更是开发区的责任和使命。乘着城市格局千年之变的东风,开发区航船扬帆再出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