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城市化仍将是持续增强的趋势,如何在城市化地区有效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合适的策略。
近日,发表在《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上的一项题为“Biodiversity at disequilibrium: updating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in cities”的研究中,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不同的城市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生境和农田转变为道路和楼房等不透水面,残留的生境也变得支离破碎。由于破碎化和新建生境上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应考虑破碎化和绿化两个过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应根据生境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研究提出:一是正确识别城市生境是通过破碎化还是再建形成的;二是构建生态廊道(尤其是连通残留生境和新建生境),不仅可以减缓残留生境多样性降低的速率,也有利于新建生境生物多样性的填补;三是绿化过程中应选择乡土植物,并监测和及时清除外来入侵物种。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9534721003554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