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提出了《关于优化省级重点实验室考核,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的建议》提案,这是我长期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个想法,目的是希望能实实在在地让科技创新人才从繁复的考核、评比等事务中解放出来,避免当“填表先生”,把宝贵精力放在科研上、心无旁骛地搞研究。
我在提案中提到,省科学技术厅每年对全省50—6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进行考核,涉及几千名高新科技工作者。然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时间间隔不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给从事高新科技产业人才带来困惑和增加填表时间成本。
为此,我提出了建议,一是制定合理的考核时间节点;二是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三是营造宽松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包括尽量减少考核次数,设计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价制度。
对这份提案,省科学技术厅去年进行了专门的答复,落实情况还上了第六批“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已解决问题公示清单。从答复中,我了解到,省科学技术厅目前已委托外省专业机构对海南省重点实验室进行绩效评估。将认真分析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海南省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使评估指标更科学反映重点实验室的实际建设运行水平。
答复中还提到,省科学技术厅已建立海南省科技专家库,并与广东、浙江、广西等省(自治区)的科技主管部门沟通,相关省科技专家已纳入我省科技专家库。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价工作中,根据省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特点等从科技专家库优选专家,营造科学、公平的评价基础。
通过答复内容,我相信,伴随着不断改革的科技体制、务实的举措,我们会找到监管考核评估与科研自主之间的平衡点,共同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
有多深的地基才能盖多高的楼。科研不能“速成”,有些研究不会在短时间内就有成果,有时需要十年磨一剑,甚至是更长时间。这是不能急功近利的事,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李孟森口述 海南日报记者周晓梦整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