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厦门这个规划绘出高品质数字社会蓝图

   2022-01-24 科技日报
38
核心提示:  厦门充分利用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基础,梳理并发布了包含22个领域主题,内容涉及交通、市场监管、生态环境

  厦门充分利用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基础,梳理并发布了包含22个领域主题,内容涉及交通、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地理空间、生活服务等39个政府部门的900万余条数据记录、829个数据集资源、370个服务接口。

  《厦门市“十四五”数字厦门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出炉,提出要建设高品质的数字社会。它不仅包括建设完善数字政府体系和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体系,还覆盖居民公众服务各项领域。

  构筑全民畅想的数字生活场景

  生病不用去医院排队,在网上预约护士和护理员上门服务;各类支出都支持网络结算;城市用电、水务、垃圾来源去向一目了然;市民不仅能在网上办事,还能接受公共教育服务……这样的场景,未来在厦门将会越来越多。

  最新公布的《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年—2025年。《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厦门基本实现数字化改革与发展目标,建立起完善的数字政府体系和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体系,形成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在备受关注的民生领域,厦门提出将在医疗健康、公共教育、交通信息等重点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医疗方面,厦门提出建设区域互联网诊疗平台和区域处方流转共享平台,建立“互联网+护理”信息服务及监管平台,探索护士和护理员“1+1”上门居家护理服务新模式,推广“多码融合”应用,覆盖就医诊疗、支付结算、免疫规划、妇幼保健、信息查询、健康管理、疫情防控等各类场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公共教育方面,厦门将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开展远程视频互动以及基于VR的仿真教学,实现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交通方面,厦门提出升级城市公共交通智慧化水平,包括公交、地铁、出租车在内的常规出行交通工具都实现数据共享。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个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无障碍城市,厦门充分利用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基础,创新性提出大数据安全开放架构,梳理并发布了包含22个领域主题,内容涉及交通、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地理空间、生活服务等39个政府部门的900万余条数据记录、829个数据集资源、370个服务接口。厦门市民可在线办理事项超3000项,覆盖14大类便民服务领域,“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成为厦门政务服务的主流。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聚焦以数字化技术推动城市治理创新,未来百姓在交通出行、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领域的数字生活场景将更加丰富,市民工作生活会更加舒适便利,群众办事体验感、获得感将进一步提升。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要实现《规划》中提到的“高品质的数字社会”,不仅要拓展数字生活场景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在产业领域持续推动数字化改革创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直以来,厦门地理空间不大,受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制约比较明显,因此在发展规划上,厦门通过创建软件名城集聚信息技术优势,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文创等新兴产业领域率先发展。厦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IT专委会主任吴权夫介绍,厦门是全国12座“中国软件名城”之一,经过多年积累,本土成长起一批涉及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名企业,具备发展数字经济良好的基础。

  记者在1月初的厦门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悉,2021年,厦门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2022年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针对这一点,《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厦门正处在“两高两化”建设关键阶段,迫切需要注入数字化、智能化强大引擎。接下来,厦门将深化以电子核心产业、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完善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提升民生数字服务新体验,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让“数字厦门”成为厦门转型发展和创新超越的强大引擎,让厦门成为“数字中国”建设样板城市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

  科技日报1月24日 记者 符晓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