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治沙积淀丰厚碳资产 亿利收割生态红利

   2021-08-12 光明网
40
核心提示: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同时也肩负着北疆生态屏障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的重任。由亿利打造的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同时也肩负着北疆生态屏障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的重任。由亿利打造的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创新“植树造林增汇+光伏治沙减排”模式,让昔日的沙害变为生态屏障和清洁能源基地,在获取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的前提下,也成为了内蒙古碳资产“大户”。成为内蒙古实施“双碳”目标的主力军。

治沙积淀丰厚碳资产 亿利收割生态红利

近日,在包钢集团董事长魏栓师、亿利董事长王文彪、西部天然气董事长陈子峰和杭锦旗政府领导共同见证下,亿利与包钢公司代表在库布其“两山”基地,签署了碳资产战略合作协议。根据约定,亿利为包钢提供林业碳汇、光伏等碳减排指标,助力包钢低成本实现减排目标。双方还将利用亿利的开发团队、项目经验优势,共同在内蒙古地区合作开发新的碳汇造林项目、光伏发电及其他CCER碳减排项目,助力包钢集团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CCER又称国家核证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控排企业拥有的CCER不足以满足实际碳排放量需求时,就需外购CCER进行履约。目前,发电、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八大行业是CCER的需求方,林业、光伏、风电、甲烷利用等行业则是CCER的供给方。

包钢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拥有“包钢股份”“北方稀土”两家上市公司,近年来,集团公司积极开展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一体化开展降碳减排与环境保护,率先承诺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力争2050年实现碳中和,对CCER配额有较强的外购需求。

粗略估计,30多年来,亿利集团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和光伏治沙业务,拥有CCER林业碳汇400多万吨。另据2016年亿利在国家发改委成功备案的“CCER林业碳汇项目”显示,在20年计入期还将产生607万吨CCER ,拥有客观的CCER指标。

治沙积淀丰厚碳资产 亿利收割生态红利

  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光伏项目

十四五期间,亿利还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生态修复成果,加大植树造林和光伏治沙的力度和规模。在黄河几字弯的库布其、乌兰布和、毛乌素(上海庙)、腾格里等四大沙漠区域,亿利将充分利用公司积淀的土地优势、光能优势、技术优势、水资源优势、消纳优势,建设“治沙、光伏、制氢、储能、防护林与经济作物种植、源网荷储”六位一体的立体生态新能源示范基地,推广“光伏治沙减排”+“生态治沙增汇”的“双向碳中和”模式。同时,公司还将分别在库布其、阿拉善、达拉特、武威市等光伏治沙就近工业园区投资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消纳系统,通过提高当地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构建零碳电力为主,氢能为辅的能源结构,同时大力发展储能以保障电网平衡。届时,亿利打造的产业生态链在供应链、制造端、运营端在内的全产业链都将产生更多的碳资产。

7月16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启动,首批被纳入的发电行业达2162家,未来全国碳市场还将扩容至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高排放的八大行业,纳入配额管理的碳排放总额规模将达到70亿-80亿吨/年,届时CCER需求将达到3.5亿-4亿吨/年。

治沙积淀丰厚碳资产 亿利收割生态红利

  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

碳交易市场启动对于亿利碳资产管理无疑是重大利好。“亿利正在通过碳信托、CCER远期交易等金融手段,放大林业碳汇项目的商业价值,让CCER成为企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以其实现‘以绿生绿、以绿增绿’的绿色能源发展路径。”亿利碳中和研究院金鑫对记者说,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国外机构正在与亿利洽谈CCER光伏指标的远期交易合同。“亿利也希望加大碳资产开发、运营的创新力度,依托国家对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为碳资产的价值最大化探索路径,从而引导资本对绿色低碳产业的投资。”

专家建议,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CCER市场价格仅维持在40-50元/吨区间,距离为达成《巴黎协议》目标75-100欧元/吨相差甚远。应利用我国丰富的碳减排量资源,通过国家政策鼓励,让参与荒漠化治理、植树造林和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企业拥有更多的产业红利。(文:傅恒,图:义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