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和苏州“开年第一会”会议精神,聚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推进常熟市与常熟理工学院校地融合发展进程。校地双方缔结合作协议以来,重点围绕“声学、新能源汽车、服装与电商”三大合作领域,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不设限、重特色”的校地合作,取得了良好开局。
一是开创校地协同发展的“常熟模式”。校地双方紧扣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和常理工教育人才资源优势,聚焦三大产创融合重点领域,架构十二项合作任务体系,实现教育资源、创新能力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打造校地协同发展新模式。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校地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科技局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职能,以即时例会商小事、联席会议定方向,首次建立起高级别、多层次、快反应的校地沟通协作机制。一年来,领导小组出台政策文件3个,召开联席会议2次、专题会议20余次,编发工作简报10期,以产业为纽带加深了校地双方的合作互信,校地融合发展正逐步驶入“快车道”。
在声学领域,常熟经开区率先成立了工作专班,将合作内容划分为7大领域22个专项,实行专人负责制,通过周会、月会即时把控方向进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常熟高新区发挥“区镇联动”作用,通过摸排相关产业企业名录等方式,建立“校企联盟”,精确开展校企对接服务;在服装与电商领域,常熟莫城街道联合常理工对接中纺联资源,发挥协会作用,重点聚焦直播电商、平台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围绕学生实习、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共建、专业赛事策划承办等工作。
二是打造产创融合发展的“常熟特色”。常熟紧抓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和省科技综改机遇,借力常理工应用学科优势,为重点产业的突破发展提供创新“源动力”。科技局等部门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实际需要,深入摸排企业“卡脖子”技术,链接常理工优势技术团队,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构筑科技创新“护城河”。
一年来,常熟经开区联合常理工全力建设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常理工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在实验平台共建、教学师资引进、实训课程体系方面达成合作10余项;常熟高新区会同常理工积极与中汽咨询、常熟氢燃料电池创新联盟 、中汽智联等专业机构开展合作,推动昆承智能车、京东鲲鹏等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常熟莫城街道与常理工会同中纺联检测中心、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纺织服装检验检测、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共建方面积极对接产业和专家资源,共建的常熟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全国首家校地共建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三是拓宽产才融合共育的“常熟路径”。常熟作为全国唯一建有理工类本科院校的县级市,充分发挥本土高校科研、人才、教育优势,助力全市产才融合共育高层次人才。一年来,校地合作有效激活了常理工博士资源,根据企业需求共组建60个博士服务团队,深入一线“驻厂指导”;全市各板块组织了近千家企业进校招聘宣讲,30家科技企业老总校地双聘进校授课,开创了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上得教室下得车间”的复合型人才2000名。此外,围绕常熟五大产业高地发展需求,开设了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实现合作当年获批、次年招生;声学现代技术产业学院实现学生当年入学当年毕业,为常熟市声学企业提供了46名“特需”型人才,2021年,常理工留常就业毕业生共996名,较上年增长85%。
来源:常熟市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