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命题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
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推动融资、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会展商贸等产业,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支持港澳参与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内地与港澳企业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合作走出去。加大内地对港澳开放力度,推动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升级。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加快两地市场互联互通。加深内地同港澳在社会、民生、文化、教育、环保等领域交流合作,支持内地与港澳开展创新及科技合作,支持港澳中小微企业和青年人在内地发展创业。
支持共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加快前海、南沙、横琴等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广东实践
9月27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民航单体航站楼建筑面积最大的机场,全省“5+4”骨干机场布局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再次按下“加速键”。
俯瞰珠江口,港珠澳大桥长虹卧波,连接粤港澳三地。南沙大桥建成通车,又添一过江通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正不断加快。四通八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越织越密。
自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以来,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举全省之力推动各项工作,携手港澳推动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加快三地规则衔接
促要素流动便利化
5月14日,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随后,广东迅速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五大任务80条具体落实措施。
截至目前,“湾区金融80条”措施中已有65条完全落地或正推进实施。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跨境“理财通”等重大改革事项已经落地或启动实施。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是近年来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要素流动便利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
加快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港澳企业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
“在南沙开办企业真的方便!无需行政许可,只要按流程进行实名认证、自主申报、信用承诺等,10分钟就办好一张营业执照。”澳门电子金融贸易促进会副会长马俊有感而发。
加快推进职业资格互认,促进港澳人才在大湾区内珠三角各市便利就业。
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去年省人社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社会重点关注的专业领域,鼓励支持港澳专业人才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尤其在推动香港和澳门导游及领队在珠海横琴执业方面,得到了港澳旅游从业人员的踊跃报名。
探索创新跨境赛马“一体化”通关检疫监管模式,对香港赛马会入境马匹实行“一次审批、多次往返”动植物检疫审批制度。
如今,从化马场正式投入运营已满两周年。两年来广州海关累计监管放行往返粤港马匹7576匹次,货值19.46亿美元,赛马跨境通关时间压缩三成以上。随着从化马场二期升级工程即将投入建设,大湾区将加快打造世界级马产业经济圈。
此外,还有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截至2019年底,实现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过1亿元。
实施粤港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粤澳联合创新资助计划,累计支持项目188个,支持金额近2亿元。
推进食品标准互认,对港澳原产食品实施口岸快放,808家生产基地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名单……
随着体制机制衔接的逐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畅通,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
便利港澳居民来粤发展
构筑优质生活圈
“居住证使得来往粤港澳之间更加方便快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2018年9月1日,《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实施之后,经常往返珠海、澳门的洪小姐一家人就早早地领了居住证。她说,居住证让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港澳正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截至目前,全省共受理港澳居民居住证制证超过21万张,位居全国第一。港澳居民还可通过“粤省事”平台便利办理177项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购房所需的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年限证明及税收、社保条件等也可获得豁免。
近年来,广东相继出台多项完善港澳居民来粤发展政策措施,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地,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税负成本大幅降低。
印发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办法,港澳居民可以参加珠三角9市及省直有关事业单位编制内岗位的公开招聘,受聘后按照国家统一规定享受薪酬、保险和医疗保障等待遇。
出台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港澳创业者纳入内地补贴扶持。目前全省建成近50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港澳青年在广东的创业团队近600个、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
优化来粤办医审批流程,支持港澳服务提供者在广东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机构,同等享受境内民办养老机构待遇。
而在粤港澳三地携手努力下,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
9月7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盾构机“粤海2号”顺利始发,标志着这项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项目正式开启了“穿山越江”施工新阶段。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从西江向珠三角东部地区引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并为香港、番禺、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
而在此之前,珠海对澳门第四供水管道工程正式通水,一改对澳门供水原有的单向供水格局,供水能力从50万立方米/天提高至70万立方米/天,大大提高对澳门供水的安全保障率。
持续实施粤港澳珠三角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全面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2019年,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8μg/m3,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珠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83.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指出:“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探索,消除一切可能影响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充分发挥各自创新优势,有望走出一条通过开放创新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数读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截至2019年底,大湾区高速公路里程约4776公里,路网密度约8.5公里/百平方公里
●铁路通车总里程达2100公里
●机场群旅客吞吐量达2.23亿人次,货邮吞吐量815万吨
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专业领域推进职业资格互认
●已有177名港澳导游及领队取得执业证,1630名港澳工程咨询企业和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
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
●实现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过1亿元
●粤港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粤澳联合创新资助计划累计支持项目188个,支持金额近2亿元
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2019年,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8μg/m3,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珠三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83.4%
推进优质生活圈建设
●全省建成近50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港澳青年在广东的创业团队近600个、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
●受理港澳居民居住证制证超过21万张,位居全国第一
●港澳居民可通过“粤省事”平台便利办理177项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
●全省可招收港澳学生高校达54所,在读港澳大学生近万人
●优化来粤办医审批流程,港澳资医疗机构落地33家
一线走访
“新口岸”助力打造 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8月18日,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开通。新口岸启用后,首位从澳门到横琴的旅客杨小姐通过自助查验通道,仅用26秒就过了关。在粤澳两地海关共同推动下,横琴新口岸复制实施港珠澳大桥口岸珠澳通道“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卫生检疫模式,打破了过去“两地两检”通关模式。
“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新模式,有效便利了两地居民,出入境人员仅需一次通关、一次查验,通关时间从原来的半小时缩短为最快5秒。“以前过境回家要过两道关口、经过两次检查,如今证件齐全一次过关,快捷方便。”经常往返珠澳两地的澳门居民刘永健点赞。
横琴口岸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对接“软联通”的标志性工程。拱北海关数据显示,目前新口岸总建筑规模约131万平方米,可满足旅客8000万人次、车辆265万辆次、货运量533万吨的年通关量需求,涵盖口岸功能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区、口岸综合开发区三大功能体系。
在另一头的珠江东岸,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莲塘/香园围口岸也正式开通启用。这是深港之间的第7座大型陆路口岸,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深港之间首个建成投入使用的大型互联互通基础设施。
莲塘/香园围口岸开通后,先行启用货检场地通关服务,每日通关时间为7:00至22:00。下一阶段,将由深港两地协商后适时启用旅客和客运车辆的通关服务。
深圳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口岸采用“两地两检”查验方式和车辆“一站式”通关模式,设计通关能力为每日旅客30000人次、车辆17850辆次,旅客出入境各设置查验通道29条、车辆出入境查验通道各11条。
随着越来越多重大跨境基础设施建成,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日益成型:
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黄茅海通道开工建设,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建成通车,广湛高铁开工建设,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启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建设蹄疾步稳。
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实现“一地两检”、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和横琴新口岸实现“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粤港两地牌车辆可免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跨界车辆通行“网上办”“协同办”、粤港“跨境一锁”覆盖珠三角九市……规则对接“软联通”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2019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里程约4776公里,路网密度约8.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东京、伦敦以及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内外城市群。铁路通车总里程达2100公里,大湾区连通粤东西北的放射型高快速铁路网已基本形成。机场群旅客吞吐量达2.23亿人次,货邮吞吐量815万吨,客货运输规模继续位居全球湾区机场群之首。
广东自贸试验区利用港澳实际投资占全省40%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小马智行公司CEO彭军正在大胆逐梦。2年前,公司研发出无人驾驶的RoboTaxi后,就在南沙率先试点城区公开道路RoboTaxi常态化运营。
彭军是RoboTaxi的常客,他希望,不久的将来,普通市民都能乘坐他们的车。截至9月底,小马智行南沙地区的RoboTaxi的道路测试总计已经超650天,覆盖南沙超2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广东自贸试验区吸引着全球高端创新人才入驻和重点项目落地:
——在横琴片区,珠海丽凡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小团队”仅用8天时间就成功研制出mRNA新冠病毒疫苗标准样品,刷新疫苗研发工作的“进度表”;在前海蛇口片区,来画科技新的“90后”CEO魏博谋划,未来要在这里建起全国最大的5G短视频公园基地;
——前海信息枢纽大厦稳步建设,这是全国首个百米超高层复合功能信息枢纽中心,预计2023年完成竣工验收。“建成后,大厦内设4000多个机柜,里面都是核心服务器、存储等数字设施。”前海管理局智慧前海办公室主任刘宁武说。
——南沙港区四期将建设自动化码头,采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人员配置数量相比传统码头将减少约60%。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宏伟表示,2021年项目建成后,南沙港区每年的集装箱处理能力预计可超过2000万标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
“广东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突出,已成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周年发布会上,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表示。
五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探索与港澳规则对接,推动对港澳服务业实质性开放,设立了11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同时,推动与港澳金融“机构互设、资金互通、市场互联”,放开持股比例,设立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落地香港钱包互联互通项目,开展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粤澳同城清算系统对接、跨境支付、跨境保险、跨境住房按揭等,有效便利港澳民生往来。截至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引入港澳相关金融机构超过4500家,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和跨境金融资产转让,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广东自贸试验区还集聚了港澳大部分知名企业。累计新增港澳资企业1.67万家,2019年实际投资457.77亿元,占全省实际利用港澳资总额的39.78%。
在拓展港澳企业和人才发展空间方面,南沙规划23平方公里的粤港深度合作产业园,建设粤港跨境科创合作平台;前海向港企出让土地占已出让土地近50%,港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近四成、纳税额占比近1/4;横琴规划粤澳合作产业园,2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港澳青年内地创业有帮手
“有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求助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这让我的创业之路走得比较顺利。”香港青年麦宇瀚今年2月来到广州,创办了广州智鸿新零售科技有限公司,主攻跨境电商业务。虽然创业项目才刚刚起步,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同样入驻了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的还有澳门青年、广州我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黄咏诗,在内地发展了一年多,目前她的公司已成功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打入资本市场。“内地有更广阔的发展市场,在青年之家的帮助下,我们的项目发展得更顺利。”她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地推进,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前来内地城市寻找发展机遇。为了帮助来广州创业的港澳青年更好地获得创新创业、学习交流、实习就业、安居乐业四方面的服务指导,2017年,天河区成立全省首个港澳青年之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港澳青年“创业苗圃”。
“青年之家不仅为我们申请了人才公寓,还在税务、法律、市场等多个方面为提供咨询、培训、代办等帮助。”香港青年李剑禧今年2月来到广州,瞄准了直播、短视频的发展风口,与女友孙嘉晞合作“港夫广妻”创业项目。他说,自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原本有许多担心和顾虑,但在青年之家的帮助下,他迅速融入了新环境。新事业顺利起步,新生活也丰富起来。每周,他都会与青年之家的兄弟姐妹一起打羽毛球、聚餐,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我们主要通过提供咨询、帮助落地、引导融入生活圈三个阶段来逐步帮助来创业的港澳青年在这里乐业、安居。”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主任林惠斌说,成立至今,青年之家共服务接待港澳青年超过6000人次;港澳青年之家会员数量超过700人;交流活动超过250场;成功协助超过70家港澳青年企业注册落户天河并投入运营。他希望在未来可以继续帮助港澳青年在产业上实现对接或者升级。
目前,在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设立了4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其中有3个被香港、广东两地政府确认并授牌首批10个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广东正全力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体系建设,联合、协调港澳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省港澳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东与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分别共建首批10家粤港青创基地和3家粤澳青创基地,已入住香港、澳门创业团队518个、234个,分别吸纳香港、澳门创业就业人员921人、252人。同时,广东已建成广州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50多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
“未来大湾区的发展趋势非常好,我希望可以在这里扎根。”麦宇瀚说,待公司慢慢步入正轨后,他希望可以在广州置业,并把母亲接来同住,一家人在大湾区开展新的生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