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命题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
建立针对各类投融资行为的功能监管和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广东实践
10月9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证监会决定成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筹备组,开始广州期货交易所的筹建工作,这标志着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创建工作进入实质阶段。
推动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的重要金融工作举措,也是“十三五”期间广东金融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
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活,经济活。回眸“十三五”,广东金融业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撑。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广东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小微等重点领域的支持质效俱升;金融监管部门牢牢把握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线,加速补齐监管短板筑牢“安全网”;更加开放的金融体系加速成型。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俱升
今年上半年,中山某数控技术公司半年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可喜的成绩离不开一笔及时雨般的贷款。
今年年初,该公司流动资金却出现紧张的局面。紧急之下,公司通过中小融平台向中国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中国银行中山火炬开发区支行在获取“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下简称“中小融平台”)推送的企业融资申请后,依托中小融平台的智能客户画像及信用评价信息迅速为企业量身定制贷款方案,2个工作日内批复2000万元贷款。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的中小微金融组织。中小融平台正是广东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新思路。今年1月2日,中小融平台正式上线。作为全国第一个对全域范围内中小企业进行商业信用分析评价的平台,该平台接入来自26个政府部门的213类政府数据,对全省1100多万家中小企业进行在线信用评价和智能融资匹配。
中小融平台是广东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典型例子。“十三五”期间,广东制定2012年以来首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的金融文件《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广东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政策措施》《广东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鼓励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中小企业、扩大普惠金融服务受益面。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显示,2020年6月末,广东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33.7%;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5%,比上年同期下降0.72个百分点;广东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24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增速高于各项贷款5.2个百分点。
广东抓紧借助资本市场改革东风,推动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据广东证监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东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21家,较“十二五”期间增长60%。截至2020年7月底,广东有境内上市公司645家,总市值达14亿元,较2015年末分别增长52.1%、69.3%;辅导备案拟上市公司313家,其中正在申报上市(含已过会未发行)154家。“十三五”期间,广东企业通过境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逾3万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4倍。
同时,在农村金融建设方面,广东还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村村通建设,实现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县级综合征信中心“三个100%覆盖”;推动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推广农村移动支付,成立广东金融支农联盟,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各类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乡村振兴。截至2019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37万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超过30个。
▶落实建设大湾区战略
实施高水平金融开放
因母公司在香港,普乐(广州)药业有限公司跨境业务往来频繁。在过去由于办理人民币资本金境内使用业务要向银行提交合同、发票等背景材料,公司财务部门需要向各业务部门收集相关材料,每笔业务办理时间至少2个小时且程序多。
今年,由四部委联合发布的《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探索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举措便在大湾区落地。普乐(广州)办理跨境人民币资本金境内使用业务仅提交支付信息清单即可。公司财务负责人周女士不禁感慨:“现在单笔业务节省约2个小时,一年节约时间超400小时,时间大幅压缩,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金融扮演着重要角色。“十三五”期间,在中央金融部门指导下广东加强与港澳方面共商、共建,在粤港、粤澳联席会议框架下建立并不断优化金融合作专责小组,形成粤港澳金融合作创新交流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记者从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8月末,广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中所提80条措施中,65条措施已落地或正推进实施,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十三五”期间,广东引进港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实现地级市全覆盖;设立了首家澳门资银行营业性机构、首家港资消费金融公司、首家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首家港资控股基金管理公司以及首家全牌照港资控股证券公司;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移动支付无障碍示范区,创新开展香港、澳门代理见证开立内地II、III类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业务,推动港澳版云闪付APP、香港微信电子钱包、联网通用标准移动支付在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在横琴试点相互提供跨境车险服务并扩大到全省,联合港澳制定港珠澳大桥跨境车险制度,在珠海试点全国首批非居民身份证件信息核查业务,在广东自贸区复制FT账户体系,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贸易和居民生活便利化。
其中,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贸易新业态外汇管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政策在大湾区落地,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介绍,截至8月末,广东累计与港澳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16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已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二大结算货币。全省累计办理货物贸易试点业务超3.4万笔,金额合计超360亿美元。大湾区内地9市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有序落地,有400余家企业顺利办理对外支付。
▶创新金融科技监管
加速筑牢“安全网”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有效运用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健全监测预警、压力测试、评估处置和市场稳定机制,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广东“十三五”期间细化制定出台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按照省委要求落实责任分工、时间节点要求,做到底数清、任务明、责任实,督促协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协同发力,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其中,扎实推进农信社改制攻坚。2017年9月启动全面加快农信社改制工作,两年时间基本完成风险处置任务,有关经验得到中国银保监会肯定并向其他省市推广。截至2019年末,全省农信系统资产规模达到3.28万亿元,存款余额2.48万亿元、贷款余额1.6万亿元,均居省内金融系统首位。
同时,广东稳妥化解P2P网贷机构风险。全省707家机构被纳入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在运营机构只剩下2家。
此外,广东积极将金融科技运用于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十三五”期间,广东建成“金鹰”“灵鲲”两大系统,对全省1400万个市场经营主体实时监测,甄别非法金融活动,形成“主动发现—精准预警—深度分析—协同处置—持续监测”的全链条防控机制和闭环管理,智能化防控地方金融风险“走在全国前列”。
2017—2019年,广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良好金融生态连续三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全国唯一省份。
●数读
“十三五”期间,广东金融快速发展
2019年,广东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881.41亿元,增长54.27%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8.25%,较2015年上升0.34个百分点
2016—2019年,广东省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27%。
2019年,广东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9190亿元,2015年为14443.49亿元。2019年末,广东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23.25万亿元和16.80万亿元,分别较2015年末增长44.93%和75.61%。
2019年,广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3187.33亿元,较2015年增长50.96%。201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20%,较2015年末下降0.37个百分点。
2017-2019年,广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良好金融生态连续三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全国唯一省份。
“十三五”期间(自2016年至2020年7月),广东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21家,较“十二五”期间增长60%。截至2020年7月底,广东有境内上市公司645家,总市值达14亿元,较2015年末分别增长52.1%、69.3%;辅导备案拟上市公司313家,其中正在申报上市(含已过会未发行)154家。广东企业通过境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逾3万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4倍。
●一线走访
卸下“历史包袱”
64家农信社完成改制
“黄老板好,是否有资金需求?我给你介绍一下‘肇兴贷’。”今年6月,肇庆农商行信贷经理小黄开始了他的“扫街”任务,与他一起走街串巷的还有全体肇庆农商行的员工。面对疫情冲击,肇庆农商行主动承接5亿元额度的支农支小再贷款任务,全员出动“扫街”拓展客户。
这在改制前是难以想象的。肇庆农商行由高要农商行、端州农商行、鼎湖联社合并改制而成,改制前,三家机构因将大量贷款投向房地产行业,积累了较大的风险。改制后,肇庆农商行资本实力更强,信贷投放能力更强,检验了其作为“支农支小主力军”的成色。
这是广东农合机构改革的典型案例。“十三五”期间,广东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艰巨任务,累计清收压降不良贷款超500亿元,全省金融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通过内外部力量补足资本,提升资产质量,消化历史包袱,解决“小、散、弱”问题。“幸好在去年完成了农信社改制,否则面对疫情的冲击,湛江农信机构极有可能面临较大的挑战。”湛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兴对记者说。
以改制为契机,广东农合机构也全面转换经营机制,稳健发展,更好发挥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在湛江徐闻县,一排排的养殖场正在改造,忙碌的工人显示出当地最大个人肉猪养殖场的蒸蒸日上,熊氏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新斌告诉记者:“疫情导致全国消费市场都受到影响,生猪企业一度面临较大的压力。”在紧要关头徐闻农商行先后提供2000万贷款用于重新引入种猪以及猪舍改造,解了燃眉之急,帮助企业扩大了再生产。
化解农信社风险,既是守住风险底线、稳金融的硬性要求,也是促进农信系统提升支农水平、保市场主体的重要工作。“提前部署完成农信社改制艰巨任务,不仅让广东农信机构卸下历史“包袱”,成功经受住疫情的压力测试,还让其成为关键时刻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肇庆市农商行系统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东奇如此表示。
数据显示,改制后的农商行轻装上阵,在疫情和复工复产“大考”中交出不俗的答卷。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全省农信系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762亿元,较年初增长10.40%,涉农贷款余额4863亿元,较年初增长5.21%,支农支小能力显著提升,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规模继续保持全省银行业首位、全国农信系统排头兵地位。
点“绿”成“金”
广东绿色金融创多个全国第一
“疫情期间,我们希望能够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利用排污权质押融资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今年3月31日,一位企业负责人在广东省首批排污权质押贷款发放仪式现场说。
当天,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分别与建设银行开发区支行、工商银行广州黄埔支行签署排污权质押贷款合同,共取得4000万元贷款发放——这标志着广东省首批排污权质押融资业务成功落地。
企业在有偿取得排污权后,将其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用于污染物排放技术改造、生态环保相关业务开展和生产经营。“排污权质押融资项目的落地,一方面能有效帮助企业盘活合法拥有的环境权益资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污染排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位绿色金融专家说。
“十三五”期间,广东成为首批承担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任务的省区之一。此后,广东绿色金融改革步伐走得坚定而有力,实现了多个第一:广东金融机构发放国内环保行业最大一宗并购项目贷款,开展国内首笔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融资,首创在香港、澳门两地同时挂牌发行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注册全国首单“三绿”资产支持票据,创新试点“绿色产品食安心责任保险”“绿色农保+”等新型绿色保险产品……
“可以说,广东在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促进绿色产业和企业融资、开展环境权益交易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成果。”广东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孟萌表示,广东在金融服务绿色产业和生活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环境质量更加优良。
令人欣慰的是,广东从未停止过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脚步——在肇庆、韶关和清远,沉睡的“青山”通过绿色金融变成了致富的“金山”。当地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15笔,总金额274.6万元。
上述绿色金融专家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广东拥有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7212万亩,年度财政补偿资金27.24亿元,按15至20倍贷款放大倍数计算,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每年规模可超过400亿元。“未来,广东发展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的空间、潜力还很大,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有望成为拉动广东绿色信贷增长的一种新模式。”人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任如是说。
借资本市场改革东风
山沟沟飞出金凤凰
2019年7月22日,我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碑——科创板在上海宣布设立,首批25家企业大多是来自发达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跻身其中、来自粤北梅州山区小镇的企业嘉元科技,是“山沟沟飞出的金凤凰”。
“在海外,8微米厚度的电解铜箔仍是主流产品,而我们能够大批量生产6微米电解铜箔。”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上市一周年,超百亿市值的嘉元科技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6亿元,同比增69.39%;净利润1.8亿元,同比大增257.06%。
嘉元科技并不是个例,国内领先的光存储高科技企业——紫晶存储成为第二家登陆科创板的梅州企业。短短一年,从梅州走出了两家市值百亿级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本市场为梅州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了更强动力。
粤东粤西粤北的“金凤凰”借着资本市场改革东风红利迎来发展新征程。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试点,首批18家“闪亮登场”的企业中,蒙泰高新来自揭阳市。
企业创始人郭海清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化学纤维专业,作为埋头搞研发的技术派,他为公司定下的愿景是成为全球聚丙烯纤维专家。
“十三五”期间,广东积极利用资本市场为先进制造、高新科技企业插上翅膀,一群深藏在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金凤凰”得以一鸣惊人、展翅高翔。
除了IPO之外,广东积极为粤东粤西粤北的企业创造有利的直接融资条件。在韶关,生产磷酸奥司他韦产品的东阳光于今年2月成功发行2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债券,成为全国首批发行的两单疫情防控公司债之一,为公司抗疫增添了动力。
随着科创板、创业板实施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落户广州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广东继续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