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1.2亿撬动8.5亿!全国首创“广州模式”激发社会参与科技创新

   2021-09-09 广州日报
39
核心提示:2020年,广州设立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全国首创以市财政资金撬动共建单位,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给科技创

2020年,广州设立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全国首创以市财政资金撬动共建单位,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给科技创新注入“强心剂”。近日,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信息显示,广州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14家共建单位获得各类集中接收申报数达910项,占全市29%,市校(院)联合创新体系建设成效初显。

广州日报记者9日从广州市科技局获悉,近年来,广州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长,占R&D经费比重已达13.9%,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与此同时,广州积极推动基础研究投入多元化,首创科研单位以“市财政资金+自筹经费”形式承担市科技计划项目。5年内,广州以市财政经费投入1.2亿元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研究超8.5亿元,市财政经费投入放大比例超过8倍。

鼓励“多元投入”,以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藉首创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广州开启基础研究投入多元化模式,鼓励引导高水平大学、医院、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学科发展需要,加大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交叉学科方向多元投入力度。

“撬动”的对象有哪些?首批共建单位包括12家3所高水平大学、8所“登峰医院”以及钟南山医学基金会,5年投入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资金6.7亿元。近日,共建单位新增3家,截至今年6月已覆盖在穗高水平大学、医院及社会组织达15家。

引导的方向是什么?
对标“四个面向”,以应用为导向推进人才培育

广州以“四个面向”为科技创新方向,围绕省市高水平大学和“登峰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目标,针对“卡脖子”技术、疫情防控等科研方向,鼓励广大科研人员以应用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鼓励引导高校结合自身学科发展和人才引育需求,加大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交叉学科方向投入力度,力求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广州高校、医疗机构基础研究水平和前沿探索能力。

2021年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共建单位中,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共建单位均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或优秀青年基金的资助(杰青3人、优青7人),分别占全市25%、17.1%。

“广州模式”有什么特色?

坚持“一以贯之”,以科研管理体系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中,广州持续深入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围绕省市高水平大学、医院建设目标,以源头创新和应用为导向,全过程下放项目管理和验收权限,市财政经费全部实行“包干制”,将简政放权在基础研究领域“一以贯之”,充分激发科学家的自由探索精神,使科研人员获得稳定支持,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同时,结合共建单位需要,鼓励共建单位探索对有研究价值、战略意义且进展顺利的基础研究项目实行滚动支持,基础研究勇于开拓、包容创新的科研环境已基本形成。

根据2021年国家自然基金立项数全国排名,广州3家高校共建单位全部进入全国高校TOP50,9家医院共建单位进入全国医院TOP60。其中,暨南大学首次获批创新研究群体。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