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商洛市立足实际,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发现“物质资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却会越用越多”。商洛基础条件薄弱,历来被认为是创新“贫瘠”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商洛的邻居西安,宁商协作城市南京等一线城市却有富集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科技交流合作,在西安等发达城市建设“飞地孵化器”“飞地科创中心”,采取挂职、兼职、签约聘用、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一批“候鸟式专家”“周末工程师”等为商洛所用,这种工作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商洛“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三个基本问题,培育出产学研用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协同的科技创新生态,是“秦岭”腹地城市商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1年,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起点,商洛坚持“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工作模式,打好飞地孵化、机制建设、柔性引才、项目支撑“四张牌”,解决科技创新需要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收获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商洛综合科技创新水平监测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商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为商洛再添一块“国字号”金字招牌三个喜人成绩,“商洛模式”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商洛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是做实飞地孵化,汇集科技创新资源,解决“土壤”问题。抢抓科技部定点帮扶和秦创原建设机遇,在全省第一个成立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聘请张宏福等8位院士担任顾问,为秦创原(商洛)平台建设献智献策。与西安交大、西咸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飞地科创中心”和“飞地孵化器”,组织17家企业运用飞地创新平台,柔性引进科技资源、科技人才为商所用。与省科技厅建立“厅市会商”机制,推进6个议定事项20个合作项目。同西安、南京、杨凌农高区科技局深化科技合作,围绕商洛35项“卡脖子”技术需求开展协同攻关。引导商洛学院160余名博士与商洛高新区合作建设高新区秦创原科技孵化器。举办4期秦创原专题辅导班,培训500余名领导干部,加速商洛融入秦创原进程。
二是优化体制机制,夯实创新基础保障,解决“阳光”问题。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以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为引领,发布《“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秦创原(商洛)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商洛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方案》,通过推进秦创原融入、平台能级提升、人才引流蓄水、体制机制创新等八大工程,促进“两链”深度融合,支撑“3+N”产业集群培育,为商洛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柔性引才厚植优势,解决“空气”问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创新招才方式,通过关心、关爱、慰问商洛籍在外优秀人才家属,并通过他们将商洛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强烈信号传递给广大商洛籍人才,以此来招引人才为家乡贡献智慧和力量。2021年,先后邀请陈发虎、张宏福、朱玉贤等院士来商开展“秦岭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等“院士商洛行”主题调研活动,为商洛产业项目谋划提供符合市情的前瞻性建议。同时,深入推进“党支部+科技特派员”工作模式,与省科技厅联合选派109名科技特派员进驻10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引进和培育392名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先后举办科技部“科技之春”座谈会、基层干部和科技特派员培训班;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暨功能食品成果转化现场会;“智慧商洛”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智库论坛;“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主题巡展等大型科技活动39场次,让科技人才能力有提升、作用能发挥、干事有舞台。
四是坚持借势而为,全力争取项目支持,解决“水分”问题。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抓住科技部定点帮扶机遇,当好科技创新的“智囊团”“宣传队”“播种机”和“助推器”,加大“跑省进部”力度,及时掌握中央和省上的支持的重点和导向,采取“一对一、手把手、点对点”的方法,选派干部和人才指导企业等创新主体策划立项中省科技计划项目49项,争取资金4700余万元。又通过项目捆绑人才,激励人才,让人才用心用智把“论文”和“成果”写在商洛的大地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