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平顶山市科技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技术培训

   2005-09-13 平顶山市科技局
74
核心提示:       为强力实施“双培双带双强”工程,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科技文化素质


              为强力实施“双培双带双强”工程,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科技文化素质,从2003年起,平顶山市全面启动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全市2628名村支书培训一遍。根据市委组织部[平组(2003)3号]文件要求,由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农科所、市委党校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市科技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与市委组织部组织科一起具体承办培训任务。两年来,已成功举办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村支书468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创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路子。具体做法是:

       一、营造趋向性学习氛围,激发学员求知活力。在不误农时的情况下,为避免大课大上的常规培训问题,采取分期分批的培训方式,科学分类的编班方法,通过摸底调查,将全市2628个行政村的村支书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根据他们所在行政村的现状和他们本人的文化程度,结合当前我市农业方面存在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工作的突出问题,选择所在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相似、文化程度相近的村支书,在优先考虑他们学习趋向性大体相近的情况下,进行分类分期编班,每期控制在80人左右,力争为他们营造一个可交流性强、认知交汇率高的学习环境,以利于他们增强交流激情,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学习趋向,同时,又利于培训班的日常管理。

       二、精心编排教学课程,认真遴选授课教师。按照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见效快的教学原则,结合我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组织力量编写了《平顶山市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每期培训班的构成情况,围绕地域发展前景,有针对性地对每期培训班的学习内容做了精心编排,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畜则畜,宜林则林,不搞“一刀切”。在授课内容和遴选授课老师上,坚持“以人定课,以课选师”因材施教的培训方针,根据授课内容遴选授课教师,不随意聘请教师,并要求教师在具体讲授时,根据每期学员们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讲授侧重点。力戒“大课大上”、“大包大揽”、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力免培训内容流于形式。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注重培训成效。实行专家授课、集中讨论与参观先进典型相结合,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除课堂授课,以及课堂上解答问题外,还邀请土专家、技术能手、先进典型等介绍经验,组织参观考察“双强”先进典型村、农业示范园、蔬菜种植基地、养殖基地、荒山综合开发利用典型等,并以我市农村工作科技服务专家团为依托,聘请有关专家做现场答疑,从而取得扎扎实实的培训效果。

       四、制订培训管理办法,严肃学员学习纪律。采取请销假登记制度、印发作息时间表、课前点名等方法,督促学员按时听课,使听课签到率都达到95%以上,坚决杜绝培训期间外出酗酒和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保障学习实效。

       五、拓宽政策传递渠道,开展三农问题调研。首先,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基层有关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不失时机地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共发放农村基层情况调查表400余份,参加调查的村支书350多人。其次,建立学员长效信息交流联系,培训班结束后,市科技局还不定期的给学员们发送新政策、新技术等信息材料,使学员们离校不离班,同时,收集学员们的情况反馈,及时掌握农村动态,进一步搞好三农问题调研。

       六、合力保障培训资金,严格培训经费使用。市科技局安排一定的科普经费用于培训,市委组织部从市管党费中支出部分教育经费给予支持,有力地保证了培训经费来源。培训班本着务实高效、勤俭节约的原则,在上级有关部门的严格监督下,认真使用每一笔培训资金,确保不挪作他用。
  通过培训,学员们不但了解到了许多新颖的致富信息,掌握了一定的农业实用技术,提高了技能,同时,对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措施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学员们在培训结束时普遍反映:实用技术培训方式灵活,培训技术先进适用,使我们转变了观念,开拓了思路,为带领群众奔小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