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任务,把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主攻方向,为鹤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重点工作
(一)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建设鹤壁市农业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围绕鹤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解决一批制约我市农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尽快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今年重点支持浚单系列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动植物疫病的防治,节约资源和食品安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和发挥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品牌和技术效应,尽快形成产业优势;抓好“国审浚单20玉米杂交种的试验与示范”、“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开麦18号的中试与示范”、“缠丝鸭蛋规模化生产技术中试与示范”、“淇河鲫鱼人工繁育新技术试验与示范”等国家和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二)抓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是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要继续抓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粮食持续增产提供科技支撑。年内项目区要完成各项指标,达到小麦、夏玉米两熟亩产吨半粮的目标任务,示范区、辐射区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生产成本减低15%以上,亩节本增效80元以上。
(三)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县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通过科技进步,解决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增强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及其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在淇县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淇县畜产品聚集基地建设――绿色肉鸡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发挥畜牧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淇县及周边县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养殖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建立绿色肉鸡产业化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为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示范样板。
(四)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大力发展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各类农村科技服务中介和服务机构,努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和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的作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服务。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克服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分散性、不可控制和不稳定性等弱点,建立覆盖全市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部门和农户对各类农业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的需求。
(五)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星火科技培训工作今年要抓好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农村星火科技带头人的培养、星火科技管理干部和师资培训、农村中、小企业科技综合素质培训、星火科技重点项目和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等。充分发挥国家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和市、县、乡三级科技培训体系的作用,通过举办技术讲座、科技下乡等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每年培训2万人次,其中师资型1000人次,管理型4000人次,技术型15000人次。青年农民培训面要达到80%以上;组织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提高传播工程的实施质量,扩大覆盖面,促进科技富民示范工程向深度发展;经常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把先进适用的科技送到农民手中,市级每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不少于6次,县区不少于8次。
(六)培育科技示范基地,树立科技典型样板。加大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步伐,培育科技示范基地,树立科技样板。以我市特色产业为基础,继续扶持淇县无核枣、淇河鲫鱼、大河涧金针菇、上峪香菇、蜀龙花卉、淇滨山药、姬家山香椿、山区干杂果等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提升我市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形成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基地为依托的与农户紧密结合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科技致富模式。
(七)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强竞争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使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重点支持大用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家禽安全加工及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带动一方群众靠发展畜牧养殖致富。对淇雪淀粉有限公司、浚县立世集团、永康玉米加工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给与支持,帮助企业引进技术专家、打造技术平台,促使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形成农产品加工优势,加快鹤壁食品业加工基地的建设步伐。
(八)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做好先进技术推广工作 。做好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模式的生态农业,如“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等。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创建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例如: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食物、微生物能源及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等。重点支持鹤壁市恒隆态环保生物技术研究所、鹤壁立世集团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抓好玉米秸秆联合作业机等项目的研制工作;攻克一些技术难题;推广应用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探索依靠科技进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今后一段时期,是鹤壁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协调和组织领导,做到人员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确保各项措施及相关配套政策的顺利实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整体发展。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科技项目经费安排上,重点解决制约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难题。
(三)创新农业科研体制工作思路,构筑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工作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一是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二是抓好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支持研究机构、农业职高和涉农技术推广部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引进或繁育粮油、林果、畜禽、水产、瓜菜、花卉药材、食用菌等名优新特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为广大农民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的、丰富多样化的良种。
(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农业科技专家人才库,定期组织科技专家到农村进行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对农业科技专家到农村进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给予优先立项。对作风好、勤劳能干、有一定技能的农民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农民自己的“科技人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起到培养一人带动一方的效果。巩固和发展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建设,对基地进行政策、资金的支持,保证基地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使得农民科技培训制度化、经常化、长期化,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