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济源市贯彻落实"一法一条例"取得成效

   2006-08-08 济源市科技局
46
核心提示:近年来,济源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市”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河南省科

近年来,济源市积极实施“科技兴市”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科技法律法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制定出台支持科技进步的政策,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建立和完善了科技工作领导体制,成立了科技进步领导小组,制定了《乡镇、街道办事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实施细则》和《重点企业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实施细则》,对科技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强化了基层和企业领导抓科技的责任。同时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在今年的全市科技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济源的意见》和《济源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扶持力度,财政科技支出的比例要达到或超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要求的标准;确定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和专利申请资助资金,建立了政府引导、激励创新的长效机制。

二是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机制,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对科技计划项目实行严格管理,科学安排,全程跟踪,建立了一套企业申报、部门审查、专家评议、政府审批、财政扶持的运行机制,推动了全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有效实施。工业方面,组织实施了“富氧底吹―鼓风炉还原炼铅新工艺研究”、“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等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农业方面,组织实施了“节水高产高效小麦新品种选育”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万亩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等星火计划项目,推动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十五”以来,全市共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4项,省级计划89项,实施市级科技计划409项。其中10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2项填补了省内空白。

三是重点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组织实施了“电子陶瓷用高级α-AL2O3粉体材料”等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液相原位表面修饰法制备可分散性纳米二氧化硅”等5个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在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在高纯铅冶金、电子陶瓷用α-氧化铝、纳米材料、水处理剂、铁氧体永磁材料、生物杀虫剂、煤焦油系列加工、智能化开关柜、智能化矿用防爆电器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十五”期间,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由2家发展到24家,高新技术产品由8种发展到53种。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6.63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9.0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四是积极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全面提升了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十五”期间,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95项、星火计划项目105项,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58个(项)。今年实施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济源辐射区项目,通过推广优良小麦品种、化学除草、应变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等10项实用技术,取得明显丰产效果。项目区20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value="432.3"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432.3公斤,较项目区前三年小麦单产增加value="68"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68公斤,增幅达18.7%

五是开展科技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组织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开展星火科技培训等活动,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十五”期间,共组织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项目35项,与河南农业大学、省林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3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邀请100多名农业专家、教授到济源为农民传授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共培训农民35万人次,发放科技书籍5万余册,各类科技资料50多万份。

六是加大对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建立了一支创新型的高端科技人才队伍。设立了市人才开发资金专项,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门用于高级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设立了市杰出人才奖专项,对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研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奖励,每两年评选一次,由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这两个专项的设立和实施,吸引和培养了大量高级科技人才。至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支包括3名院士、10名博士、100多名硕士和400多名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在内的高端科技人才队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