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源市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座谈会”和“全省企业战略重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科研平台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引进,加大奖励扶持力度,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65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连续6年年均增长52.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40%。目前,该市已形成了以高纯有色金属冶炼、高纯合金钢冶炼及压延加工、α-氧化铝粉体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智能化矿用防爆电器制造为代表的具有特色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其中矿用高低压防爆电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纳米材料、生物农药、石晶光电元器件等,已成为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主要做法:
一、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扶持力度,激发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潜能
一是切实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该市成立了由市长赵素萍担任组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科技创新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导。二是健全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全国、全省科技大会后,该市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济源的意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济源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2006年全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座谈会后,该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济源研发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以此为抓手推动创新型济源建设;今年6月份,全省企业战略重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后,该市认真组织开展了企业创新状况调研,正在积极拟订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重新修订了《济源市科技三项费用使用和管理办法》,完善了“科技计划支持、科研平台补助、创新项目配套、科技创新奖励”的引导激励政策;制定了《济源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配套。三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在2006年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首次对获得全市科技创新特殊奖的张治军、张知彬、张庆祥三位同志分别给予价值20万元、10万元、10万元的重奖。在2007年4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又拿出102.5万元对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创新项目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进行重奖,最高奖励为50万元,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思创新、要创新、敢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大力实施科技引进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一)大力引进建立研发、中试基地,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该市立足冶金、机械加工、矿用电器等现有产业优势,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西安交大、河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通过免费提供土地、无偿提供科研试验场所、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等途径,大力吸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济源设立研发基地、中试基地,并积极推进研发项目、中试项目实现产业化。近年来,该市先后引进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共开展科技攻关项目63项,其中有6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2项填补了省内空白。另有11家省、市级科技研发机构正在积极组建之中。
(二)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该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科技招商活动。每年组团参加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深圳高交会和西安杨凌农高会等,把有优势的技术推出去,把急需的项目引进来。利用2005年“河南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济源举办的契机,面对全省举办了大规模的项目咨询和推介活动;2006年又举办了“河南省千项专利巡展济源行”活动。这些措施,搭建了信息沟通平台,促进了济源与外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许多高新技术产业新亮点。白云实业采用国际上首创的“棉铃虫群养技术”和系统集成病毒分离纯化技术,研制的系列病毒杀虫剂,已获授权专利4项;高含量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原药产品病毒含量达5000亿PIB/克,是国外同类厂家的25倍,产品成本2元/亩次,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万亩次,是同类企业的100倍,居国际领先水平。沁北碳材料公司引进大连理工大学专利技术,成功开发了变压吸附空分制氮用炭分子筛,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能生产炭分子筛的企业。
(三)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带动高新技术发展。一是创新政策环境。出台了《引进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和《济源市学术带头人选拔管理实施意见》,在观念转变、激励机制、提供平台、人才流动、成果转化、鼓励创业、完善服务、组织领导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有突破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二是建立投入机制。设立了市人才开发基金,每年由市财政列入预算,拨款100万元专项用于高级人才的引进、培养、奖励、支持重点科研项目和市级拔尖人才技术津贴的发放等。三是健全激励机制。设立市杰出人才奖,对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专项奖励。2005年以来,全市有14个引智项目经国家批准立项,有19人当选为全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评选出市第九届拔尖人才20名。组织参加人才招聘活动9次,达成引进就业意向340人,新增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
三、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该市针对冶金、能源、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基础好、存量大,但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的特点,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关联性和带动性,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选择一批重点企业推广制造业信息化和节能降耗、环保技术,增加传统产业科技含量,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豫光金铅继首次开发应用“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后,围绕炼铅工艺改进和资源综合利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近年来已获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2项,2006年鉴定科技成果5项,其中4项国际领先,1项国内先进,每年可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历时多年开发的熔池熔炼直接炼铅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进入半工业实验阶段,全部完成后,吨铅能耗可降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