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许昌市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7-09-12 许昌市科技局
47
核心提示:近年来,许昌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加快非公有制经

近年来,许昌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小康杯”竞赛活动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若干规定》,在鼓励和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上相继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可喜局面。2006年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500家,年技工贸总收入182亿元,使该市成为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的7个省辖市之一;黄河、森源、山花、瑞贝卡、众品、裕丰、永兴、宏伟等8家企业跻身全省民营科技企业50强。在省科技厅批准设立的7个省级民营科技园区中,我市占了2个,分别是河南省(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和河南省(许昌县)民营科技园区。在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加大科技开发投入。截止目前,全市企业办科研机构已达158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民营科技企业开办的,其中黄河集团公司的科研开发中心已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绝大部分由民营科技企业承担组建。2006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共投入研究开发经费6亿多元,占销售收入的3.4%,其中黄河集团、森源集团、瑞贝卡发制品公司等企业达到6%,大大高于全市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85%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与全国1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依托关系。

二是通过各类科技计划,不断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项目支持力度。为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促科研开发,以项目提升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几年来,许昌市积极帮助企业挖掘高科技项目,编写项目申报材料,并千方百计疏通各种渠道,与企业一道跑部进厅,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在近年来该市承担的511个省级以上科技项目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了90%;争取到的6000余万元项目资金,民营科技企业占了70%。在每年安排的市级科技发展计划中,85%的项目是民营科技企业承担的,90%以上的科技三项费用是用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方面。高质量的科技项目服务,深受广大民营科技企业的欢迎和赞扬,也为该市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民营科技企业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及时组织认定,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推荐。截至目前,在全市经认定的9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了93家;在261种高新技术产品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了192种;在全市实施的17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中,有12项属于民营科技企业,在争取的1145万元的无偿贴息资金中,有近千万元是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从规模和实力看,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四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撑平台。经过市、县两级科技部门共同努力,目前许昌市已经建立市、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7家,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1家,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服务中心1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形成了比较健全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这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宣传国家和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强与企业的联谊和交流,收集和反映企业的呼声与要求,为民营科技企业开拓市场、引进技术和资金、争取项目提供有效服务。如许昌市生产力中心是一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几年来,该中心围绕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加强产学研结合,着力构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已与全国20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中介机构建立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吸纳200多名高级专家作为长期技术顾问,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500多次,解决技术难题280多个,帮助企业申报科技项目300多个,争取项目资金2800多万元,得到企业界特别是广大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的普遍好评。中心自身也在为企业服务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被授予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称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