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 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清丰县实施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纪实

   2007-12-07 濮阳市科技局
37
核心提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是科技部、财政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教兴县战略落实到基层,依靠科技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是科技部、财政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教兴县战略落实到基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2005年清丰县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市)以来,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一县一业、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集成推进的科技富民强县的路子,开创了科技与县域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一、科技兴县氛围更加浓厚 科技进步环境进一步优化 

 

强化一把手第一生产力2005年,清丰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科技副职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亲赴国家、省、市科技部门汇报工作,主持召开专题会,带队到先进地区学习。20053月,清丰县修订了《清丰县乡(镇)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县委、县政府不仅把科技工作目标列入年度乡(镇)工作目标,而且把科技工作列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与经济、党建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使各级党委、政府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意识普遍增强。

 

强化科技宣传,提高全民科技意识。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宣传月科普进村、进校园,电台、电视台举办科普栏目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县掀起了重视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新高潮,科技活动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部门与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社会行为,在全社会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浓厚氛围。

 

完善保障机制,优化科技进步环境。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法规和政策。相继出台了《清丰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印发清丰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政策文件,为全县科技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二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清丰县科技人才数据库,开展了教育卫生科技人员创先活动和农业、工业科技人员三个一活动,充分调动了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目前,全县拔尖人才45名,专业技术人员7450名,农村优秀人才1466名,乡土人才2712名。三是强化科技投入。清丰县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建设了科技发展基金、金融信贷、企业技改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三年来,全县科技投入共计14471万元,其中,发展基层1500万元,企业技改资金9671万元,银行贷款210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1200万元。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8项,引进开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12项,申请专利41项,科技成果9项,获得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

 

二、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建立了由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广泛参与的新型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体系,使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充分发挥县农技推广中心、林技推广中心、畜牧推广中心、蔬菜研究开发中心、食用菌办公室和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服务力度。组建县乡科技专家服务团,编发科普书籍、技术明白纸,采取集中培训技术骨干、分点培训农户、走出去、请进来和送科技下乡等培训方式,每年培训农民3万人次以上,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星火科技带头人和各类实用技术人才。

 

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2005年县政府成立了农技推广总站和农林牧科技服务大厅,设立了3个跨乡镇的农技推广区域站,公开选拔39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采取农技人员包村联户责任制,每名技术员包1—2个行政村,每村包5—10个技术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20个种植、养殖户,实现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实现了零距离对接,指导直接到人、到田,收到良好效果。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大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和技术贸易机构等中介组织发展。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学院等16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聘请专家46名,在上海华中药业、科丰种业、申氏菇业、科迪饲料等22家重点企业中建立了科研开发机构,开展协作攻关,引进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成功开发了26个新产品,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南省申氏菇业有限公司,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已开发出申氏牌香辣白灵菇、乌鸡白灵菇、香辣八宝菇等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8000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06年,该企业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建立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示范园区。投资60万元,建成了食用菌专家大院,聘请以河南科技学院 nname w:st="on" productid="孟丽"> 孟丽教授为首席专家的5名专家,通过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推广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12项,培养技术骨干35名,制定了符合清丰实际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编写了10万字的《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教材,提高了我县食用菌种植技术水平。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在全县建成了种菜、种蘑菇、养猪、养鸡等34个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92种,辐射带动农户3万户,增加经济效益2.6亿元,成为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的孵化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创新科技服务手段,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先后建立了清丰县科技信息辐射中心、清丰县科技成果网、农业信息网,开设了《走进乡村》电视科普专题栏目,利用河南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全县450多个村建立使用终端,使广大农民不出家门享受到技术培训、信息查询、政策法规等各项服务。

 

三、科技项目带动成效显著,科技富民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

 

珍稀食用菌产业化开发是清丰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建设的重点项目。在项目管理上,采取目标责任制,合同化管理,资金设立专账,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科技局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和监督,并实行项目报告制度,使各项目顺利完成。三年来,引进推广白灵菇、夏季香菇、鲍鱼菇、姬菇等新品种9个,引进推广无公害白灵菇标准化生产技术、林菌间作配套技术、双孢菇层架式栽培及二次发酵技术等13项,示范推广白灵菇夏季香菇、林菌间作等种植新模式11种;建立了大屯乡贾枣格等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个;培养食用菌科技示范村15个及科技示范户2100户;为每一个种植户培养了一名技术明白人;培育标准化菌种生产企业河南恒立佳泰农业有限公司、食用菌深加工企业河南省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工厂化菌棒生产企业清丰县兴建菌业有限公司等科技型龙头企业8家,带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清丰县以白灵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种植,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富民特色产业。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实施以来,清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硕果累累,呈现出六大可喜变化:一是品种结构呈多样化、周年化发展。形成了一菌(白灵菇)为主,多菌为辅的品种结构,四季有鲜菇。二是种植模式实现新突破。温室种植食用菌由原来一年一茬,发展到一年二茬周年生产,效益增加了1倍。特别是推广林菌间作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林地资源闲置和菌粮争地矛盾,实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循环发展,对开发全县26万亩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综合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食用菌种植呈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原来食用菌种植主要是小规模、庭院分散种植,现在发展到集中连片、大规模、专业化种植。形成了东部双孢菇、中部白灵菇、西部林下香菇、双孢菇的区域化布局。四是科学种植水平明显提高。原来种植户不会种植,发展到每户种植户能熟练掌握种植基本技术,少数技术明白人能够独立探索、创新种植模式;五是产业趋势朝着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原来仅种植,无深加工,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产业化程度低。现在食用菌龙头企业达到8家,产品交易批发市场1处,经纪人1500余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运行机制,打造了濮丰恒立佳泰申氏兴建四大品牌,开发出即食类、清水类、烘干类、保鲜类等系列产品,年加工3万吨以上,增加效益1亿元。六是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新增种植面积190万平方米,使种植面积达到260万平方米,年产菇7.8万吨,综合产值达到7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4000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清丰县以白灵菇为主的珍稀菌,其规模和品质都位于全国前列,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农产品,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被河南省农业厅评为河南省食用菌生产先进基地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